單說永樂大典吧,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5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俗話說,盛世修書,朱棣在位的幾十年,大明真是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高峰,隻是朱棣晚年過於殘暴,為許多史學家不喜,所以才將他的功勞安在他的子孫身上,君不知,北京故宮至今已有幾百年了,到現在很多建築物都還完好無損,而且整個故宮當年修建時未用一顆鐵釘,這不得不說那時候的能力比起現在也不遑多讓。
回歸主題,朱棣此話一出,眾臣無不拜服,君者,就該有海納百川的容量氣度,朱允炆不仁,但朱棣卻不能不義,這就是一個明君該有的覺悟,不過這也是朱棣建立在強大的自信基礎上的。
眾臣又商議了一會,最後道衍提議,先行派使者前去向鬼力赤索要朱允炆及一眾文武,(此時南京眾人還不知道韃靼已經換了大汗,那時候交通不方便,信息流傳的也慢)。不給的話,出兵更加名正言順,給了的話打起來就再無後顧之憂。
嗯,大師之言甚是妥當,準奏,著禮部即刻安排人員前去接洽,記住,我大明以武力爭天下,凡事都不可怯懦忍讓。
臣等遵旨。
眾卿可還有本奏?朱棣說完正事後問道。
回陛下,臣有本奏。
哦?文和有何事?
陛下,臣昔年蒙聖上信賴,曾忝為王府長史一職,如今陛下繼承太祖之位,登基大統。微臣在欣喜之餘,深感自己身體已無法再為陛下效犬馬之勞,所以微臣請求致仕修養,還請陛下恩準。楊瑞說完後便跪在地上等候朱棣的答複。
文和,休要在提致仕之事,你的心思朕明白,但朕今日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每一個跟隨朕靖難的兄弟,朕都不會忘記,你在朕靖難之前就曾多次幫助於朕,如今正是朕犒勞你們這些有功之臣的時候,況且現在國家百廢待興,正該需要你這樣的正直之臣來為朕管理天下,總之朕不允。
陛下,請聽微臣一言,楊瑞今日鐵了心要離開朝堂,聽聞朱棣不允,複又說道,陛下,微臣早年在京為官,衣食住行都沒有人照顧,所以落下一身病根,在北平時是因為局勢需要,微臣才強忍病痛為陛下效力,如今天下已定,朝堂之上又有這麼多優秀的年輕官吏為陛下分憂,臣再無牽掛。隻願今後能在家修養,陪伴老母,以盡孝道,還請陛下恩準。
文和,朕不反對你回家養病,但用不著致仕啊,這樣吧,朕念你身體有疾,給你個閑職,你若有空就來看看,平時就在家裏休息即可,你看可好啊?
回陛下,微臣非常感謝陛下對臣的關照,但臣之子楊烈已在朝中為官,況他年輕力壯,還能為陛下再效力個幾十年都沒有問題,如此,臣應當避嫌,陛下若要賞賜微臣,還不如為烈兒賜上一樁婚事,一來,解微臣一家心事,二來,也是微臣一家的榮幸,不知陛下準否?
哈哈,底下文武眾臣都哄堂大笑起來,楊烈就站在武將之首,剛才朱棣與父親之間的對話既說不上半句話,又覺得尷尬。還好父親借著這半玩笑,半心願的話說出來,才緩解了他的尷尬,不過這樣一來,可被這滿朝的文武官員給樂的不行,這楊瑞與陛下感情真是沒的說,這種要求也能在金鑾殿上提出來,最重要的是陛下居然沒有生氣,比底下大臣樂的還厲害。
朱棣也知楊瑞說的乃是實情,父子二人同在朝為官,有些事確實不太好處理,本來想著給楊瑞個閑職讓他可來可不來呢,沒想到楊瑞用這種方式給自己交換,罷了,就準了他吧,況且自己到現在也沒有想好如何封賞楊瑞。
罷了,既然文和一再向朕要求休息,朕也不能強人所難,那你就先休息一段時間,等病養好了在入朝為官,烈兒的事就包在朕的身上了,回去向老夫人說一聲,就等著抱重孫吧,哈哈。
多謝陛下,楊瑞解決了眼前的難題,又得到朱棣的親口承諾,頓時大喜,連忙謝恩。
楊烈,戰場殺敵,你是一員猛將,但在這娶媳婦之事上可就有些拖拉了,看好了哪家的姑娘,抓緊向朕說,朕為你做主。
明知故問,楊烈在心裏嘀咕著,但麵子上卻欣喜的不得了,多謝陛下!楊烈好像生怕朱棣反悔似的,朱棣話音剛落連忙站出來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