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盡管擁有再多的財富,不一定活得快樂;擁有再高的學問,也不一定贏得人緣;擁有再大的房產,日子也不一定能過得安心自在。一個人最好能擁有道德,這才是無上的財寶。關於“如何養德”?有四點意見提供參考:
第一,不責他人的小過
舉世滔滔,我們所見到的一切人等,當然不可能全部都是聖賢;既非聖賢,難免有過失。我們不要苛責別人的過失,尤其是小小之過,不要太過責備。做人應該用“責人之心責己”,用“恕己之心恕人”;能夠不責人小過,這是養德之初階。
第二,不發他人的陰私
今天的社會,大家都很重視個人的隱私權;相對的,我們也不要揭發別人的私生活,妨礙別人的隱私權。尤其是媒體記者,更要有職業道德,凡是對大眾無損的,屬於個人隱私的部分,都應該給予尊重。所謂“揚人之善是報恩”,不揭人陰私,則是自我養德之道。
第三,不念他人的舊惡
一般人,對於別人施予我們的萬分恩惠,很快就會忘記;但是別人一點小小的過失,對我們有所不周的地方,我們就千計較、萬計較,一直記恨在心頭。這種人心胸不夠寬大,不能包容別人,既無量又無德,所以,不念舊惡,這也是做人應該有的道德。
第四,不妒他人的利益
人,有一種劣根性,看到別人失敗了,心裏就暗暗歡喜;看到人家成功了,或是得到了利益,心裏就很難過。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不但交不到好朋友,自己也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在佛教裏有一句話“隨喜”,別人獲益,你能“不妒人有”,反而真心誠意地為他祝福,為他感到歡喜,這就是“隨喜功德”,不但能長養自己的道德,更能增加自己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