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過求學、創業的過程,甚至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進德修業。所謂“業”,包括自己的學業、事業、德業等,也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充實自己的智能、創造自己的功業。所以不管在知識學問、品德操守等各方麵,都要日有所增、時有所進,才不會虛度光陰,馬齒徒增。關於如何“修業”,有四點看法:

第一,對自己要有信心

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信心,沒有信心的人,就無法給人信心。甚至,自己都無法自我肯定的人,當然也不能取得別人的肯定,所以,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產生信心,對於自己的所短和所長一目了然,認識清楚,才能開拓自己的前途。

第二,對事業要有熱心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建功立業,希望自己能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甚至越來越富有。不管你從事士農工商,甚至最時髦的科技事業,如果你不進取,沒有熱忱的心,對自己的事業沒有工作的使命感,沒有愛好與興趣,事業必定做不好。所以,哪怕自己隻是一個打字員、秘書、出租車司機,或者工廠裏的基層員工,最重要的就是對工作要有熱心,能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對工作抱持興趣、熱心,不但時間容易打發,人生的意義也會不一樣。

第三,對學問要有專心

人生“活到老,學不了”,即使是在學校任教當老師的人,也是一種學習,所謂“教學相長”,所以我們做學問要有一種鑽研的心,要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求取新知,有時候就是在教別人,也能從教人當中吸取一些經驗,此即“教不倦、學不厭”的治學態度。

第四,對修持要有悟心

每一個宗教,不管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有各自的修行功課。即使是儒家,他們也重視內省的功夫,乃至要“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修持要有體證、要有證悟,要能感覺自己好像一下子懂了、我明白了、原來這樣;能有修持的體驗、心得,才能融入自己的身心血液中,才能成為自己人生進取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