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雙全,自古就是人所景仰、讚佩的對象。如何才能稱得上是“智勇之人”?有四點看法:
第一,智者以“知”了解一切
人類文明所以一日千裏,不是靠金錢造就,而是眾人智慧的結晶。智慧就是財富,一個人的勞力有限,真正的能源在於內心的智慧。有智慧的智者,透過知識、智慧而能了解一切;就像一個學者、教授,不管你是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醫學家、文學家,在這麼多的學者專家當中,他們憑靠的是什麼?就是智慧!因為他有智慧,他用知識去了解宇宙人生,所以治學不厭是智者;而智者則以“知”了解一切。
第二,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人不一定都是智者,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學者、專家,但至少可以當一個仁者。仁者就是有慈悲心,可以用愛與慈悲來包容一切。包括我的家人、我的親朋、我的團體、我的公司,我都能包容。甚至不但我的親朋好友、我所愛的人我能接納,對於我不歡喜的人,我也能包容。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這是仁者最偉大的行為。
第三,勇者以“義”犧牲一切
什麼是勇者?勇敢的人不是跟人比拳頭,也不是拿刀槍去逞勇鬥狠;真正勇敢的人是講義氣的人。例如關羽為了報答曹操昔日知遇之恩,他不顧自己曾經立下了軍令狀,仍然義無反顧地“義釋曹操”,如此義重如山之人,因此流芳千古,成為義勇的表征。所以,真正的勇者,是重情重義的人,你對他施恩一分,他可以用十分、百分來回報你,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第四,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自古忠臣、忠仆,都是以誠忠君,以誠事主。他以誠懇、本分、老實、說一不二的真心,死心塌地地為君主犧牲一切、為主人奉獻一生。因此,忠者以誠奉獻一切,而能夠以誠待人者,也必是忠良之人。
學佛要悲智雙運,做人要忠勇雙全。沒有慈悲的智慧是狂慧,離開智慧的慈悲是俗情;唯有體達“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才能令智者有所知、仁者有所愛、勇者有所為,相倚互賴,利樂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