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混戰(2 / 3)

在趙國的不斷進攻下,衛國就剩下了一口氣。僅存的軍隊撤入了衛國都城之中,在衛侯的帶領下做著最後的抵抗。悲傷、絕望像陰霾一樣盤踞在衛國人的心頭;饑餓、困乏則不斷腐蝕著衛國人的鬥誌。

反觀趙國這邊,縱然是人困馬乏,思鄉心切。但一想到滅國之戰就在眼前,無需國君趙種動員,士兵們都自覺的咬著牙堅持著。

自從收到衛國的求救信,魏侯魏擊就一直等待著出兵的機會。現在趙衛兩國的軍隊都堅持到了最後的時刻,不出意外的話趙國將一鼓作氣拿下衛國,而這便是魏國苦苦等待的戰機。魏擊嘴角掛著笑意,想著聯手齊國送趙國一個大大的意外後趙種該是什麼樣的表情。

“國君,大事不好了,魏國武卒自西向我軍移動,齊國自東向我軍移動。”負責情報的將軍慌忙撲進正在思考作戰計劃的趙國國君趙種帳中。

趙種明顯不怎麼願意相信這個消息,他難以置信的說道:“你再說一遍!”

“魏國武卒自西向我軍移動,齊國自東向我軍移動。”情報官低著頭語氣顫抖的說。

“王八蛋!”趙種怒罵一句的同時將桌上的水杯重重地摔向地麵,水花和碎渣“蹭”的四濺開來。

看著趙種被氣的渾身顫抖的樣子,情報官小心翼翼地問:“國君,我們要撤退嗎?”

趙種聽後瞪了情報官一眼,但動了動嘴角,什麼也沒說。緊接著便癱倒在席子上,頹廢的說道:“撤吧!越快越好!”

“是!”情報官堅決的應答,隨後如風般的離開了。

趙種怎麼都不願意相信魏國會出兵,而且是聯合齊國出兵。想當年韓魏趙三家一同分割了晉國,隨後三晉以魏國為首,一同西遏秦、東攻齊;南拒楚、北抗胡,如此才有了魏國的霸業。現今魏國反倒聯合外人來對付自家人,為什麼?為什麼魏國要這麼做?可此刻的情況已經由不得他細想了。齊國已經在東邊開始對趙國先前占據的城池展開了進攻,魏國的武卒也從西邊追來,已經隱隱約約出現在了趙種的目光中。

趙種忍不住罵道:“好你個魏擊,河西的魏武卒都調過來了。”

當匆忙撤退的趙軍進入了魏擊的視野時,魏擊二話沒說,直接示意魏軍追殺過去。

魏武卒是當年吳起在河西攻打秦國時所訓練的精銳之師,堪稱魏國最強大的部隊。他們以一千人為一個作戰單位,主要進攻武器是戈,輔助武器是弓箭和鐵劍。而且每個人攜帶三天幹糧,並且在一百裏急行軍後依然可以迅速投入戰鬥。因此,魏武卒的單兵體質以及戰術素養處在這個時代塔尖的位置。

趙國早已經是強弩之末,隻不過是滅國的信念還支撐著他們繼續堅持。但現在這個信念“噗”的一下就沒了,而且撤退的還那麼匆忙,所以趙軍士氣瞬間就低落到了冰點。因此趙軍在麵對魏武卒的時候,沒怎麼抵抗便潰散了。

可魏國明顯並不滿足於將趙軍打散,而是帶著衛國軍隊向趙國本土殺來,劍指趙國故都中牟。

大敗而歸的趙種看著窗外憤憤的說道:“你魏武卒厲害是吧?你魏擊會找幫手是吧?那好,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了!”

於是乎,南方的楚國收到了趙國的求救信。

楚王羋疑最近的身體不怎麼好,按往常他已經就寢了。但一聽到是趙國的加急件後,羋疑還是起來了,並且在看完後睡意全無。

在華夏大地上,有兩個國家一直被中原各國瞧不起。一個是被稱為“西夷”的秦國,一個便是被稱為“南蠻”的楚國。將秦國稱作“西夷”僅僅是因為秦國的文化落後。而楚國被中原各國稱作“南蠻”,除了瞧不起楚國落後的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對楚國不尊重洛陽王室強行稱王的不滿。被中原各國如此排擠,為自己正名成為這兩個國家曆代君主一直秉承的信念,而將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征服則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所以稱霸中原又成為了秦楚兩國曆代國君的夙願。

秦國在先君秦烈的帶領下,短短十年之間拓地千裏,更是將曾經把王室逼迫遷都的犬戎部落打散。可是晉國卻像一把大鎖一樣緊緊地遏製住秦國東出爭霸的通道,秦烈的激進導致他自己至死都沒有把崤山通道打通。自秦烈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將秦國搞的烏煙瘴氣。並且,韓魏趙三家分晉之後,魏國在魏文侯的帶領之下實力迅速壯大。秦國別說東出崤山了,緊鄰崤山的河西之地盡喪於魏國之手,東部防線退至距崤山更西的洛水一帶。若非魏文侯去世,吳起被魏擊清洗,秦國搞不好早已經被吞食掉了。現今的秦國對於魏國來說已經毫無天險可守,國都等重要目標皆在魏國的兵鋒之下,可以說秦國現在是徹徹底底的被魏國打廢了,更別說是稱霸中原,為自己正名了。

而楚國也強不到哪裏去。曆代楚王數次北上中原,但每一次都是丟下數萬具屍體,從來沒有在中原站穩過,最近的一次失敗就是在羋疑剛即位的時候。那時魏國的國君還是魏擊的父親魏文侯,那一戰楚國除了損兵折將之外,還丟失了中原僅存的一座城池——大梁。而楚國也因此被死死的壓製在淮河長江流域一帶,數十年不能北上。現今有了一個絕佳的北上機會,更重要的是那個幫魏國訓練出魏武卒的吳起現在在楚國幫他訓練楚武卒。不管從哪方麵來講,羋疑的心都在“撲通撲通”地狂跳。但是,他卻需要征求一個人的同意,那就是令伊(丞相)吳起。於是大晚上的,吳起被招進了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