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學報·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星雲語錄
人生的禍福成敗,不必計較於一時,就算吃虧也無妨。因為凡事沒有絕對,有時因禍得福,有時反而樂極生悲,我們應明因果,知進退。這世間任何人都有可能辜負我們,唯有因果絕不負人。
23
經常有很多人羨慕我定力很夠,其實我自知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佛法帶來的利益:
少年時出家學佛,我從排班、經行③、靜坐、念佛裏修習耐煩的定力。
青年時來到台灣,我在衣食缺乏、生活艱困中,增長堅毅的定力。
中年時法緣漸佳,我從接引信徒、談話開示裏,培養說話的定力。
老年時雲遊傳教,我從乘坐十數小時的飛機,與信徒一次合拍數十張照片,應邀出席幾個鍾頭的齋飯供養中,成就適應時空的定力。懂得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辦法隨緣自在。
——《往事百語·皆大歡喜·有佛法,就有辦法》
24
有徒眾對我說,他在工作上處處動輒得咎,心裏很苦惱,想調職求去。我告訴他:“這是因為你不懂得檢查自己的心,所以不了解自己的問題,不了解自己的錯誤,當然也聽不進他人的苦口婆心,更別提對佛法的理解了。”佛教常說“心中有佛”,可是我們心中的佛能夠發揮作用嗎?當心中的盜賊為非作歹時,我們能捉拿它嗎?當心湖中的水肮髒不堪時,我們有辦法淨化它嗎?當心中的貪、瞋、愚癡等魔軍掠奪自心的法財時,我們有戒、定、智慧的武器來戰勝它們嗎?當心中的猿猴躍動不已時,我們有五根五力的繩索扣住它嗎?所謂“身安則道隆”,自己的身心都無法安住,又何以度眾?
——《往事百語·有情有義·檢查自己的心》
25
二六時中④,不管身在任何地方,都能不住於一切相,在一切相上不生憎愛,也沒有取舍;不念利益,也不念成敗。每天把自己的身心安住在恬靜、安閑、融和、淡泊裏,這就叫一相三昧。
——《六祖壇經講話·咐囑品》
26
拒絕的藝術:
(1)不要立刻拒絕。 (2)不要輕易拒絕。
(3)不要盛怒拒絕。 (4)不要隨便拒絕。
(5)不要無情拒絕。 (6)不要傲慢拒絕。
(7)拒絕要能婉轉。 (8)拒絕要有笑容。
(9)拒絕要有代替。 (10)拒絕要給人出路。
(11)拒絕要給人幫助。 (12)拒絕要給人歡喜。
——《開示》
27
身心安住在哪裏:
(1)安住在發心上。 (2)安住在道念上。
(3)安住在學習上。 (4)安住在體諒上。
——《佛光山徒眾手冊》
28
在道業上要做到:
(1)從忍辱中去除無明⑤。 (2)從作務中培養福報。
(3)從修福中增長智能。 (4)從感恩中獲得快樂。
——《佛光山徒眾手冊》
29
如何自悟修行:
(1)要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2)要自我更新,不斷淨化。
(3)要自我實踐,不假外求。
(4)要自我離相,不計勝負。
——《佛光山徒眾手冊》
30
如何自我勉勵:
(1)從忍耐中增加力量。 (2)從明理中隨順因緣。
(3)從發心中莊嚴自己。 (4)從溝通中融洽和諧。
(5)從滿足中感恩說好。 (6)從參與中奉獻身心。
(7)從和合中集體創作。 (8)從認同中自我享有。
(9)從謙和中友愛尊重。 (10)從學習中進取奮發。
(11)從威儀中端莊禮敬。 (12)從信仰中發掘自我。
——《佛光山徒眾手冊》
【注釋】
①懺摩:指在佛菩薩像前懺悔,至心發露自己今日或以往的過錯,誓不再犯之意。懺是梵語“懺摩”的略稱,與中文“悔過”的前一字合並,就叫懺悔。意思是請求容忍我悔罪,讓我有改過向善的機會,並祈求諒恕。
②河沙:指恒河沙數,譬喻數目極多。經中凡形容無法計算之數,多以“恒河沙”一詞為喻。
③經行:指在一定的場所中往複回旋行走。通常在食後、疲倦時,或坐禪昏沉瞌睡時,即起而經行,為一種調劑身心之安靜散步法。
④二六時中:指一晝夜,十二個時辰。
⑤無明:為煩惱之別稱,即暗昧於事物,不能通達真理、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