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回向:這是懺悔滅罪最討巧的方法。
——《星雲日記》
13
“為什麼”,是具有啟發性的。禪門的詰問:為什麼你背著死屍到處行走?為什麼你不能認識娘未生前的本來麵目?為什麼把那麼重的石頭背在心裏?為什麼要說生死事大?為什麼你到今天才來?能問“為什麼”的人,必然是有思想、有看法、有見解的人。
豐一吟 繪
星雲語錄
所謂“俗情淡一分,道念才能增長一分”。“天人交戰”往往是學道者必經的心路曆程,一個修道者的成功,就是以道念降伏俗念,以法愛戰勝俗情。
——《迷悟之間·為什麼》
14
忍辱的力量,可以摧毀固若金湯的傲慢,可以消融堅如鎧甲的蠻橫。暴力隻能挫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唯有忍耐、柔和,才能令人心悅誠服,衷心愛敬。
——《如是說》
15
“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飯未煮熟,不要妄自一開。”我們求法要受得住氣,忍得住苦,耐得住勞,這就是佛法“定”的功夫,如此,才能成大器。
——《如是說》
16
在世間,能覺悟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物力維艱,那麼對生活就有了悟道。能給人歡喜、給人幸福、給人幫助、凡事不貪求,就是悟道。覺悟不是別人給的,要自己覺悟。每天都有一點小悟,總有一天會大徹大悟。所謂的小悟就是“哦!原來是這樣。哦!我懂了、我了解了。”記下每天的小悟,或慚愧、懺悔、感恩、情義、勤勞、忍耐有多少,每天做記錄,記多了以後就能自覺。每天都有覺悟的心境及感受,才是真實的生命。
——《開示》
17
世間上,很多人因為無知、無明,所以痛苦煩惱,沉淪在生死輪回之中。因此,人要能自知,才能提升自己、擴大自己。尤其是修道人對自己每天道念上的增減,更應該要有所知,不能讓心念空過。那麼,如何審視自己的道念呢?
(1)每日接受十方信施有多少,相對地,自己回報予十方眾生的,又有多少,能有所知嗎?
(2)蒙受佛祖慈悲加持,得以安心修道,然而自身又給予眾生多少慈悲,多少福慧,能有所知嗎?
(3)每天誦經、拜佛、聞法、悟道有多少,教化眾生有多少,給眾生歡喜有多少,安定眾生有多少,能有所知嗎?
(4)每天的發心、慚愧、報恩、作務有多少,能有所知嗎?
(5)每天習氣改變多少,煩惱削減多少,學業進步多少,身心淨化多少,悟性開展多少,能有所知嗎?
——《星雲日記》
18
人之所以不快樂,實因對於人、事、物、環境等因素不調和所致。有些人常會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悶悶不樂,甚至為此而不來道場禮佛。佛祖並沒有對不起我們,為什麼要遷怒?對自己法身慧命安住的道場如此情緒化,是多麼不智。
——《星雲日記》
19
主見太強的人,不容易接受他人的好意見。每天若在思想上、觀念上,都能大死一番,對自我品德的增進,必定有所幫助。我執重者,佛法融化不了,當然“死”不了,自然就不會進步。對自己的惡習、自私、貪、瞋、愚、癡等,必須要千生萬死,將不好的死盡,才能再生。
——《星雲日記》
20
人生路上,自滿是阻礙進步的最大因素,傲慢是破壞道業的最大敵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培養慚愧與苦惱的性格。常聽別人說:“你不了解我。”其實真正最不了解自己的是自己。若非透過徹底地自我反省懂得慚愧與苦惱,就不易看清自己的缺點,當然就不能革除染汙執著的習氣。多年來的人事曆練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人隻要把“慚愧與苦惱”培養成為自己血肉的一部分,把“慚愧與苦惱”表現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中,必定能廣結善緣、增長品德。時時慚愧自己的無知、慚愧自己的無德、慚愧自己的無能、慚愧自己的不足,因而具有苦惱的自謙,益己又益人,何樂而不為呢?
——《往事百語·老二哲學·要知道慚愧與苦惱》
21
人生的禍福成敗,不必計較於一時,就算吃虧也無妨。因為凡事沒有絕對,有時因禍得福,有時反而樂極生悲,我們應明因果,知進退。這世間任何人都有可能辜負我們,唯有因果絕不負人。
——《如是說》
22
我主張“人生三百歲”的思想,隻要能盡情地發揮生命的潛能,這一生就如同阿彌陀佛一樣,可以活到無量壽,散發無量光。回想我二十歲從佛教學院畢業之後,便將自己奉獻給了社會大眾,一生沒有放過年假,也沒有暑假、寒假,甚至星期假日比別人還要忙碌。從早到晚,沒有休息,除了在殿堂教室講說弘法外,即使在走路、下課的空當,在汽車、火車、飛機上,我都精進地辦公、閱稿,幾乎每天都在分秒必爭、精打細算中度過。如果以一天能做五個人的工作來計算,到了八十歲,就有六十年的生命是在工作中度過,六十乘以五,不就是“人生三百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