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異稟固然很好,但是如孔子的學生曾參,雖然在學習上較為愚鈍,但是他以“別人做一次,自己做十次”來鞭策自己,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最後終獲“宗聖”的美譽。由此可知,有了勤奮的毅力、有了遠大的誌向,終能步向臻善的人生;最怕的是凡事不肯用心,最後隻有與草木同腐朽。所以人世間的物理與事理,甚至人生哲理盡在思慮之中,有了正確的思想,才能帶你趨向臻善的人生,以下就來談談“思想成業”:

第一,水不動者河不清

《春秋》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水如果不流動,就如一灘發臭的死水,水必須流動才能清淨。錢財也是一樣,用了才能發揮錢幣的價值,否則黃金藏在床底下,其實就跟石頭一樣。

人也是如此,人的思想、知識,都要不斷地更新,生活形態也要常有變化,人際關係也要常有往來,如此才不會故步自封,才能與時俱進而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第二,誌不強者智不達

很多人常常從小就立定誌向,我要做一位工程師、我要做個航天員、我要做一位老師、我要成為醫師……但是曆經歲月的流逝,在不經意中我們很快就會忘記了自己所立定的誌向。王守仁說:“凡學之不勤,必其誌之未篤也。”一個有剛毅之誌的人,為了達到目標,必定會不斷地克服逆境、突破難關;而一個立誌不堅的人,則容易被外物左右其誌向,因此,所學必定不能成就。

第三,言不信者行不果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說話不守信用,承諾的事情不能兌現,他的所行所為一定不會受到肯定,也不會有結果。自己的信用一旦破產,今後不管講什麼話,人家都不會再相信,也不會采納。所以,“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做人要講信用。

第四,心不思者業不成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一個人如果平時不肯動腦筋思考、不肯探究事情的道理,所謂“學而不思則殆”,自然學業、事業都不能有所成就。佛教講“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又說“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一個人不管在學業、事業、道業上要想有所成就,凡事要用心思考;能夠深思熟慮,才能深入問題,才能懂得改進,才能讓自己更進步。

一個人的想法正不正確,是決定成不成功的重要因素,人生就是一堂不斷學習的課程,不要輕易說“不”,在行為、心念上,更不要有否定的、負麵的思考與行為,所以,“思想成業”,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