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得意失意、歡喜悲傷、擁有失去,都是人生的調味料,其中酸甜苦辣,百味雜陳,如何調和,唯有靠我們心念的轉換。若能以善的種子“取代”惡的種子,則日日是好日,念念無煩惱。那麼要如何“取代”呢?

第一,歡愉可以取代哀愁

我們習慣將悲喜交付在他人手上,一旦不順從己心,立刻被外境牽引,愁腸萬轉,無法展眉。如此身心大受其累,不是很蝕本嗎?生活在於追求心靈上的歡愉升華,工作時喜悅成就,哪怕吃飯、睡覺,都能歡喜自在,如此自能取代哀愁,開廣心境,擺脫俗見,趕走哀愁的侵襲,讓自己創造歡愉的氣氛。

第二,成功可以化解失敗

每個人都向往成功,學生渴望金榜題名,農民祈望碩果累累。然而人在世間,卻免不了遇到失敗。失敗不可怕,懂得化解,重新站起,才是最重要。孫中山屢次革命,民主體製才得以建立;鑒真大師六次出航,終於東渡日本成功。生活中,你也可以製造成功的機緣,說一句好話給人歡喜,就是說話成功;做一件好事獲得肯定,就是做事成功。隻要心中擁有成功的信念,縱有失敗,也不害怕。

第三,富貴可以去除貧困

日本德川時代的保科正之,問他的屬下五衛門:“什麼事讓你最感幸福?”五衛門回答:“貧困。世界上,很多富貴的人都不快樂。我因窮,所以獲得一點東西,就足以讓我快樂半天。”

貧困讓我們匱乏,生活不得滿足。與其陷入不快之境,何不學習五衛門的豁達,心生富貴之念,保持知足之心,常存歡喜之樂,自然不覺得貧困。所以,富貴不一定由外境來,從心中流露,才是真實的富有。

第四,信心可以取代怯弱

小草不怕風雨,倒了很快又站起來;鮭魚不怕激流,因此能逆遊而上;我們也可以學習小草,從人生的困境石縫中探頭出來;效法鮭魚,讓生命的信念回到源頭。隻要對事情有信心,對工作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自能取代怯弱的恐懼,勇敢麵對人生種種挑戰。

佛教有雲:“一念三千。”與其期盼外境改變,不如轉化內在的心境,何苦坐困愁城,讓烏雲蔽日?試著轉換心境,以光明取代晦暗,以積極取代消極,自能見得一片無憂無惱,開闊清朗的心靈淨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