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字頭上一把刀”,“能忍片刻,風平浪靜”;自古中國人就把“忍”視為最大的修養,並且以此傳家教子。所謂“成功不由別處得,唯依忍耐天下平”,能忍,則一生受用無窮。忍,不光隻是忍氣、忍苦、忍怨、忍難而已,“忍”的意義很大,有四點說明:
第一,忍是一種力量
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忍的力量勝過一切刀槍拳頭。所謂“忍辱負重”,忍並非懦弱退縮,而是在養深積厚中承擔責任,其所蘊含的力量強大無比。美國總統林肯因為能夠忍耐別人的非難挑釁,而以幽默的態度從容應付,因此贏得全民的愛戴;中國名相蘇秦能忍“親人不以為親”而發奮“引錐刺股”,終能執掌六國相印,這都是能忍所發揮的力量,所以《佛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第二,忍是一種承擔
所謂忍,就是外境加之於我的,不管有理、無理,當下都能接受,然後再加以化解、處理。佛教有名的白隱禪師,受人冤枉,隻憑別人一句“這個孽種是你的”,從此帶著孩子四處托缽,化緣奶水,受盡別人的譏笑打罵,從不辯白,也無怨尤。由於他忍辱承擔,終於讓對方感動、懺悔,而成就一樁美滿姻緣。忍耐有時不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利益他人。寒山大師說“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菩薩發心,猶能殺身成仁,舍身取義,這就是一種承擔。
第三,忍是一種功德
忍辱是一種陰德,可以增長福報。汐止彌勒內院的慈航法師,一日如廁後發現忘了帶紙,向隔壁同參化緣,豈料對方把用過的給他,但他不因被作弄而生氣,反在另一次為維護對方的人格,明知錢被其所偷,仍隱忍不說。經此之後,瘦小的慈航法師身相日漸發福,終如彌勒菩薩般慈悲莊嚴。《大集經》說,忍是安樂之道,忍能除貪嗔、邪見、兩舌,並得自在、端正、威力等功德。“忍”是不侵犯別人,而要求自己,甚至自我犧牲奉獻,所以忍是一種功德。
第四,忍是一種智慧
佛教講“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生忍”就是為了生存,我必須忍受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不能忍耐,我就不具備生活的條件。“法忍”是對心理上所產生的貪嗔癡成見,我能自製,能自我疏通、自我調適,也就是明白因緣,通達事理。“無生法忍”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是個平等美好的世界,我能隨處隨緣地覺悟到無生之理。所以忍就是能認清入世、出世間的真相,而施以因應之道,是一種無上的智慧。
唐伯虎的《百忍歌》說得好:“君不見如來割身痛也忍,孔子絕糧餓也忍,韓信胯下辱也忍,閔子單衣寒也忍,師德唾麵羞也忍,劉寬汙衣怒也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頭自思忖,囫圇吞下栗棘蓬,恁時方識真根本。”忍,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堅此百忍,方足以應付萬難;小不忍則亂大謀,甚至喪身失命,“雁銜龜”的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