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人家的好處、利益,一定要有所回饋。戰國時代,諸侯食客三千,有能力者,為主人策劃計謀,再不濟者,也知為主人奔走效力。中國人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俗諺也說:“吃人半斤,還人八兩。”收到別人的好處,怎可以不知感謝、不知報答?那麼,要如何回饋他人:
第一,乘人車者載人所需
一般人擁有車子,都是著眼於方便,方便上下班、洽談公務、辦事載運。人家將車子給我坐,給我方便,我就應該幫助他完成他所需,例如途中下車幫他繳個費用,幫他買個東西,幫他接送小孩等等,以資回饋。就是乘坐公共汽車,也需買票,乘人的車子,怎能不思有所回饋?
第二,穿人衣者懷人憂慮
衣服是用來保護、保暖的,人家送給我們衣服,讓我無寒凍之虞,讓我無衣不蔽體之慮,這衣服一穿上,就懷帶了對方的善意、對方的心意。因此,如果可能,要分擔他的憂慮、他的掛念,他若遇到難題,也要設法幫他解決。
第三,吃人食者助人成事
俗語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別人辛苦賺錢,我憑什麼白吃別人的飯食?既然吃了別人的飯,就應助其成事。馮諼到孟嚐君處當食客,抱怨食無魚、居無車、無以為家,孟嚐君一一滿足他的需求。最後,馮諼為孟嚐君營造可以高枕無憂的“三窟”,讓孟嚐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這就是最大的報答。
第四,得人財者與人消災
一錢來處不易,別人基於同情、道義,以錢財幫助我們,我們不能船過水無痕,這些恩德,要謹記在心,在能力許可時,也要以錢財助人,讓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能得到這些布施的功德。
“知恩圖報”雖然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不過,佛陀在兩千多年前就觀察到能夠“知恩圖報”的人,實在稀有難得,在《長阿含經》裏提到:世間有五種甚為難得的寶:一,如來至真出現於世;二,能演說如來正法者;三,能信解佛法者;四,如來演法能成就者;五,危險救厄知反複者。“懂得回饋”與“如來出世”同樣難得,但願大家都能做個“難得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