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持的利弊(1 / 1)

矜持,是一種美德,有時代表一種莊重、一種威儀。尤其東方人的性格,無論在行為舉止,或言語思想上,都不願表現得太過囂張跋扈,那就是一種“矜持”。但矜持也有它的內容,表現得當與否?會不會引起誤會?關係著個人的修為與人際往來的維持。以下四點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目空的矜持是傲慢

適當的矜持,是一種風度、是一種禮貌、是一種高貴。但是有的時候矜持不當,變成自以為是、目空一切,乃至不自然、不得體,就會成為一種傲慢。你因矜持而看不起人,別人必定也不願理睬你,看不在眼裏,成為人與人之間的障礙,這種矜持就要去除。

第二,尊貴的矜持是恃才

有的人榮耀富有,不高興與貧窮卑下的人講話,這是他的矜持;有的人有地位尊貴,不歡喜與沒有地位的人往來,這是他的矜持;更有人知識豐富,而不願和平庸者交流交際,這也是他的矜持。這樣的矜持,尊貴得讓人不好受,變成恃才傲物,冷若冰霜。這種矜持的性格,無法平易親切,人際關係必定有所疏失。

第三,怯弱的矜持是拘謹

有時候,一些女性怕羞怯弱,一再退讓,性格就會變得閉塞不前,患得患失;甚至有一些男士,不敢承擔,不果敢接受,太過怯弱、太過矜持,結果變成拘謹,甚至是一種束縛。這種缺失,阻礙了精進向前、努力向上的力量,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放下怯弱的矜持,開闊心胸,自然大方,人生才能奮起飛揚。

第四,謙虛的矜持是含蓄

無論哪位女士或先生,從內心流露出的風度翩翩、謙虛禮讓、溫柔穩重、舉止有致,這種含蓄的矜持,像春風一樣和煦,讓人感到舒服自然,讓人感受他的內涵、他的風儀。這樣的人,肯定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所以,過與不及,都不如佛法所說的“中道”好。在進退之間,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矜持莊重,什麼時候該把矜持化為一種自然、大方,這就是最好的表現了。以上這四點利弊,可以讓我們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