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是一種比較,例如常聽到的“百聞不如一見”“求人不如求己”;“不如”也是一種超越勝過,例如“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良田萬頃,不如薄藝隨身”。在我們日常生活,乃至言行處世中,要“不如”什麼呢?以下有四點:

第一,市私恩不如扶公義

有的人和人相處交朋友,會施一點利益恩情給別人,不過,他卻不是出於誠心真意,而是出賣私人的恩義,來博得他人對自己的好感,甚至給人一點恩惠,就要別人回饋感謝,這都是不如法的。《佛光菜根譚》說:“利益均沾,莫以公物私惠親友。”與其遮遮掩掩地施恩於私,不如坦坦蕩蕩地扶持公義,讓光明正大的正義能夠發揚。

第二,結新知不如敦舊好

人常“喜新厭舊”,因為“新”很好,新氣象、新風貌。但“舊”也不一定不好,尤其人生道路上,老朋友是護持我們的最大力量。伯牙絕弦於鍾期,是傷痛知音難遇;杜甫臥病長安,慨歎新友不似故交,雨天也會前來探視。“舊”裏有情義、有曆史,所以要更愛惜。因此,結交新知固然好,但總不如對舊朋友多一點照顧。

第三,立榮名不如種隱德

擁有好榮譽、好名聲,表現突出、立功立榮、得獎肯定,這都是努力進取的人生。但是如果以種種手段汲取,不如種隱德。什麼是種隱德?就是積陰德,亦即培植一點不被人知道的福德資糧。給人助緣是積陰德,拔苦予樂是積陰德,甚至功成不居、不稱己善,都是積陰德。袁了凡因為陰德改變命運,小沙彌因為陰德得以延壽;在不經意之中,陰德已為您積累了未來的善緣好運。

第四,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有時候,人總希望自己具有出奇的能力、特殊的氣節、特殊的功勳,讓人家讚美鼓勵。然而,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如果沒有特出的才能氣節,還不如以謹慎、踏實、簡樸的言行,來讓人欣賞和放心。

所謂“與其坐待因緣行事,不如創造因緣機會”。生命的自我反省和立身處世的原則,不妨從這四點“不如”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