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一個宋國人無意間得到一塊寶玉,於是他就將寶玉獻給大臣子罕,然而子罕卻拒絕了他的饋贈。

獻玉人百思不得其解,以為子罕嫌棄這一塊玉不好,於是趕緊說道:

“這塊寶玉我已經請人鑒定過了,正因為它是公認的稀世珍寶,為了表達我對您的尊敬,所以才敢鬥膽進獻給您啊!無論如何,請大人收下小人的這一份心意。”

子罕聽了後,點頭微笑地說:“你不要誤會了。我不是嫌棄你的東西不好,而是我以不貪為寶,而你卻以玉石為寶。如果你把你的寶給了我,我們都將會失去彼此的寶貝,還不如你我各自保管好自己的寶貝吧!”

獻玉人聽了,急忙向子罕跪下磕頭道:“我一個小老百姓,身邊擁有這麼貴重的東西,恐怕會帶來殺身之禍。獻給大人,也是為了要保全小人的性命啊!”

子罕聽了,便將他安置在城裏,並請玉工將那一塊寶玉加以琢磨。換得了錢財後,再讓他帶回家。

在一般人的觀念裏,認為生於帝王富貴之家,便能擁有無上的權勢與富貴,因此千百年來,多少人汲汲於追求這樣的目標。然而有權而無道,或有錢無道,雖能享受一時,卻無法名垂千古,甚至還有可能遺臭萬年。

子罕為官,以不貪、清廉奉公為寶,因此受到世人所尊崇,千古流芳。而世間人以有形的錢財、富貴為寶,殊不知人的欲望就像無底洞一般,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到頭來,終究會被金錢財貨所係縛,無法享有真正富足的快樂。

孔子的弟子顏回,以“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有著“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自在心境,正是堅守著自己的生活原則,所以心不被物所役,不為外境所轉,終能任運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