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的約會(代後記)(1 / 1)

下次的約會(代後記)

緣 起

大概有十年了吧。

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故事,三四百來字,據說源於真實。男主人公李漢森,女主人公陳盈,他愛上她,一個頭上懸著達摩克裏斯之劍的先心病女孩。這不算離奇,誰愛上誰,都是命運的撥弄。他遠去深圳,繼承巨額資產。仍一如既往苦苦愛著這個貌不驚人、瘦小羸弱、隨時會邁入死亡門檻的女孩。“我要和你結婚,讓你像個真正的女人,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

她生命垂危,他焚心似火,駕車飛駛在深南大道,心神分離,車禍身亡!“當我死時,你的名字,如最後一瓣花,自我的唇上飄落……”她拒絕接受他的巨額遺產,捐給了福利院。當時遇著這故事的我,正逢生命低潮,將心比心,自是哽咽。一段時間,自困淚城。便起了要把這感天動地再度擴大彌散開來的想法。

半年多時間,就快快寫了二十來萬字。一度度,自己讓自己感動不已。

最 愛

很年輕的時候,我曾問過別人:有沒有愛情?他想了半天,說:有是有的,但能遇到愛情的人很少。

過了很多年很多年,我又問別人:有沒有最美最愛?他大概也想了半天,說:沒有最美與最愛,合適就好。

說那兩句話,前後已過了十多年。世相變了很多,很多。

其實,從遠古時候的“尾生之約”開始,愛情就一直以超現實的狀態存有,更毋論連篇累牘詩詞歌賦中的吟讀;倘若現代人連古人的這種理想境界都無法漸臻,那隻能說是我們的哀。撰改王國維語,“遂關千古情愛之口”。

很多時候,愛情是一種處在“理想中”的狀態,一種“飛翔的現實”。是現實,但它總是在“飛翔”。正因了這迷惘的存在,牽引了許多人一度度去實踐,或解析。

麵 世

因為個人在散文方麵有些偏好,所以有意識地選擇了小說和散文的混血文字。潛意識裏,想創作一種散文體小說的念頭。由此,並未太多注意到小說的結構、語言、角度、層麵。從題材選擇、表現手法、情節處理和人物塑造等方麵來看,這其實並不算一部成功的小說。也就是說,除了故事性,作為作品,並不令我最滿意。

是以此,完稿後,我將其冷宮處理。一直藏匿於抽屜中。甚或有種“悔其少作”的感覺。

都說,作品是創作者的思想“產兒”。

之所以選擇仍讓小說麵世,一方麵,念及畢竟是自己艱難誕下的“孩子”,這生產、撫育過程的苦樂相隨唯有自知;另一方麵,也想驗證一下,這“孩子”光天化日之下到底是如何樣的麵目性情?

今年有了一次難得的出書機會,便怯怯地捧出舊作。撣撣塵埃,洗把臉。就領著這藏匿了多年的“孩子”出門。眾人見了,雖未驚豔,但也默認了這“孩子”的存在。

如此,小說麵世了。

書 名

之所以用餘光中《下次的約會》作題記,事出有因。

書名改了很多,最初報紙上的故事標題《生死之戀》。以後,寫成小說,更改了很多,無外乎情長意短。這都是唯美是瞻害的。

“愛在左”,源於冰心耳熟能詳的那首詩,“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拒絕接受遺產,捐資建福利院,都是故事中的真實情節。由此,除了男女之情,你不得不認識到,這世上還有不說最高層次吧,至少也有其他形式或模式上的情愛。

臨出版,再看了遍稿,忽然想要改書名。餘光中《下次的約會》是我極喜的。開句“當我死時,你的名字,如最後一瓣花,自我的唇上飄落”,即體現了文中主旨。今生無法再赴約,就等來生來世吧。

最後得知動彈不得,無法再改。隻得將就。好好歹歹,當時也是一場苦心孤詣。

就在正文前加了題記,算是另一種體現。

你可以讀成《愛在左》,亦可以讀為《下次的約會》。

感 謝

要感謝的人很多。

感謝寧波市文聯領導。感謝我所在單位的領導和同事。作品從列入計劃到正式出版,從書名標題到封麵設計,他們都給予了钜細靡遺的關照。更多時候,我願尊他們為我的師長,看顧我的創作成長。

朋友圈中有攝影師,那些光影變數之際敘述的攝影語言,亦是深獲我心。它們完成了文字未能詳盡的某些細節或片斷。就隨手截來成為插圖,亦是完善了我希冀好看一些的願望。感謝封麵設計師呂真的設計。這個聰明美麗的女孩子有個可愛的昵稱———“小粉豬”。感謝三位內文插圖攝影師的支持。他們都是我的朋友。

最重要的,感謝你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對《愛在左》的偶然拾閱。如你有意,而我有心,希望你能讀到我下一部作品。希望是更好的。

這是我與你“下次的約會”,當然隻能是這一輩子。

作 者

2006年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