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計敗高駢(1 / 1)

黃巢帶領義軍來到江、淮地麵,這裏可是高駢的勢力範圍。高駢這時已被朝廷封為諸道兵馬都統大元帥,淮南節度使,僖宗把剿滅黃巢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高駢坐鎮揚州,派出手下大將張璘與義軍作戰。僖宗也急忙調昭義、感化、義武等三鎮軍馬趕往淮南來共同剿滅黃巢。

張璘度過長江,來到江西,首先遇到的是義軍將領王重霸。張璘不愧是唐末的一名勇將,把王重霸殺得大敗,最後隻得投降了張璘。黃巢的義軍隻好退守饒州,張璘帶領幾萬淮南精兵攻打饒州。黃巢手下別將常宏鎮守饒州,也打不過張璘,帶領幾萬人馬也投降了張璘。

黃巢的人馬連打了幾場敗仗,退守信州。黃巢在信州為不能戰敗張璘焦急萬分,又接到探馬來報,朝廷派出的昭義、感化、義武三鎮人馬就要到達江西地麵,急忙召集眾文武商議退兵之策。議了半日,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

朱溫作為黃王手下戰將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後,他也是悶悶不樂,回到軍營。朱溫命軍士備酒,請來朱珍,想和他一起喝幾杯。二人正坐在桌前,舉杯欲飲,突然有小校報道捉到一名唐軍細作。朱珍說道:“推出去斬。”朱溫心頭突然一動,說道:“慢來,押進帳來,我要問話。”

不一會,那細作就被押進帳來,隻見他蓬頭垢麵,跪在帳下磕頭如搗蒜。朱溫走到那細作背後,親自動手解開綁繩,把那人拉到桌前,推給他一把椅子,讓他坐下。朱溫給他倒了一杯酒,對他說:“你要是想死,就什麼也別說,要是想活就把張璘的為人處事,喜歡什麼,有什麼嗜好都告訴我。”開始朱溫問一句,那人答一句,後來朱溫不問那人也說。折騰了半夜,朱溫知道了,原來這張璘也是苦孩子出身,當兵以後作戰勇敢就一步一步熬上了將軍。這人別的缺點沒有,但就是愛財如命,也許是小時候窮怕了。最後朱溫說:“你先在我這裏委屈幾天,等我們打敗了張璘,就放你走。”說完就命人把這個細作押了下去。

等細作被押下去後,朱珍就問朱溫:“哥哥問這些張璘的私事有什麼用呢?”朱溫對朱珍說:“我要給黃王獻一條詐降計,買通張璘,要高駢退去三路援軍,然後再收拾高駢和張璘。”朱珍這才恍然大悟,二人又計議一番直到天明。

天明以後朱溫、朱珍求見黃王,獻出了他們的詐降計。黃巢一聽拍案叫絕,決定按朱溫二人的計策行事。黃巢命書記官擬了一封書信給高駢,信中盛讚高駢的文才武略。表示願意投降在高駢麾下,也請高駢致意僖宗皇帝陛下,聽從朝廷對自己的安排。

黃巢派人拿著大批珠寶去獻給張璘,對張璘說明黃巢要投降的意思。要張璘派人與黃巢信使一起去揚州見高駢,商談投降事宜並求高駢向朝廷保奏。張璘見到大箱的金、銀珠寶喜出望外,立刻就停止了攻打信州,這些珠寶其實都是黃巢攻打廣州時得來的。

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信使在揚州見到了這位八麵威風的高大帥。當這位信使說明來意後,這位高駢大帥哈哈大笑,稱讚黃巢是識時務的俊傑。高駢不但答應黃巢投降,還答應黃巢向僖宗為他求“節鉞”,“節鉞”就是符節和斧鉞,被賜予的臣子,將享有榮譽和特出的權力。

高駢親筆寫了一封信給黃巢,要他按規定時間到張璘大營,共同商定招撫細節。有謀士對高駢說:“黃巢反複無常,他這次可能是詐降。”高駢答道:“我不管他降是不降,隻要將他誘入我們大營,就可以將賊囚擒住,解往朝廷請功。”高駢自以為大功就要告成,他犯了一個大錯誤,他怕昭義、感化、義武軍分他的功勞,給朝廷上了一本說:賊寇不日當平,不勞諸鎮兵馬遠來,請諸鎮兵回歸本鎮。這正是黃巢求之不得的事。

到了應該商談招撫事宜的時候,高駢為黃巢擺下了“鴻門宴”,想一舉全殲義軍首領,可他們等來的不隻是赴宴的義軍首領,而是全部義軍。黃巢的軍隊衝進張璘的大寨,把唐軍打了個措手不及。這就是信州之戰,在這場戰鬥中張璘死在亂軍之中,高駢的主力被消滅殆盡。從此高駢退回揚州,再也不敢與義軍作戰。朝廷派使臣譴責高駢作戰不利,他竟然假說義軍有六十萬,自己得了中風病,拒絕出戰,做起了縮頭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