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回到長安不久,義軍又打了一次勝仗。農曆四月十三日,黃巢軍在王橋擊敗了拓跋思恭和李孝昌的隊伍,大齊形勢轉好。黃巢被部下上尊號為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大皇帝。
可在黃巢撤出長安時,有三位黃巢派出鎮守各州的將領慌了手腳。他們就是大齊封的同州刺使王博、華州刺史喬謙、商州刺史宋岩。他們離開自己的防區,逃到鄧州來見朱溫。朱溫見到他們不禁大怒,貪生怕死是朱溫的最恨,他立刻下令殺掉了王博和喬謙。但朱溫卻釋放了宋岩,並把他送回商州。朱溫不殺宋岩主要是在朱溫發兵攻打鄧州時路過商州,刺史宋岩對朱溫盛情款待,贈送財物,犒師豐厚,朱溫對他心懷感激之故。黃巢收複長安後,朱溫把王博和喬謙的首級送到長安,卻百般為宋岩辯解,黃巢發文表彰朱溫的忠心,從此黃巢對朱溫更加信任。
朱溫聽說長安戰事吃緊,也派出大將龐師古、朱珍帶肆萬兵西去長安勤王。送走了龐師古、朱珍,朱溫與留下的一萬將士防守鄧州城。朱溫自駐防鄧州以來,已經三月有餘,西線一直無有戰事,朱溫本人有些大意,士兵們也有些懈怠。這一日,朱溫與手下將士喝了不少酒,臨近午夜回到寢室不覺沉沉睡去。剛剛睡著,忽聽有人叫門。朱溫開門一看不由大吃一驚,隻見氏叔琮帶領不少士兵站在門外。氏叔琮神色慌張,說道:“大帥,不好,唐軍已經攻進城來,也不知是何處來的隊伍,有多少人馬。”朱溫趕緊命親兵牽過馬匹,披掛上馬,出了府衙,隻見街上已經多處火光,不少唐兵唐將正向府衙衝來,他們大叫:“不要放走了朱溫。”
朱溫這時魂飛魄散那裏還能接戰,帶領手下人馬殺開一條血路,直往東門逃去。快到東門,忽然一彪人馬擋住去路。領頭的人身穿紫袍,身高七尺,白淨麵皮,頜下無須,手中提著一把雁翎刀。那人在馬上呼到:“來者可是朱溫?還不下馬請降更待何時。”朱溫也在馬上問道:“你是何人,竟敢來取我的鄧州?”那人答道:“吾乃是大唐諸路軍馬總監軍楊複光是也,你若下馬投降,歸順朝廷,我保你不失封侯之位。”此時朱溫一心保大齊,這種勸降的話那裏聽得進,挺三股鋼叉就要衝陣。楊複光一揮手,隻見從他背後竄出四匹戰馬,馬上騎著四員將官,向朱溫撲來。朱溫雖然驍勇,但怎敵得過四人,敗下陣來,帶領殘兵向西門退去。幸好西門敵兵較少,朱溫逃出西門向長安方向逃去。楊複光帶領唐軍在後麵緊緊追趕,一直追到藍橋(今陝西藍田縣東南)才回兵鄧州。
楊複光是怎麼來攻鄧州的呢?楊複光原是宮中一名太監,因會一些武功,被僖宗派出作為唐軍中的監軍鎮壓起義軍。曾因說降王仙芝立下功勞。黃巢攻進長安,忠武軍節度使周岌投降了黃巢,楊複光帶領少量親兵在河南進退兩難。正在這時周岌見朝廷的軍隊重新集結並取得一定優勢,就想反正重歸唐軍。他擺下酒席請楊複光作客,手下人勸楊複光不要去赴宴說:“周公已經降賊,監軍此去會有危險”楊複光堅持要去,說道:“事已如此,義不圖全。”
楊複光來到周岌營中,兩人坐下喝酒,談到本朝舊事,楊複光流下眼淚。他問道:“大丈夫應該知道感恩,你從一介草民得為公侯,怎麼能舍十八葉天子而做賊寇的臣子呢?”周岌也流下了眼淚,說道:“我沒有力量獨自抗拒賊兵,故表麵降賊,而心中時刻在想著討賊。今日請閣下來正是為這件事。”兩人就在酒席宴上訂立盟約,共同討伐黃巢。當晚楊複光就派他的養子把黃巢派來的監軍使殺掉了。
當時周岌的軍隊駐守在許州(今河南許昌),秦宗權的軍隊駐守在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縣)。名義上秦宗權是周岌的下級,應該歸周岌調遣,可實際上他根本不聽周岌的命令。楊複光也想聯合秦宗權共同與黃巢軍作戰,他要到蔡州去說服秦宗權發兵去打鄧州。周岌撥了三千人馬給楊複光,楊複光帶領著這些人馬來到蔡州。
楊複光來到蔡州將人馬安排在城外,隻身進城,說服了秦宗權。秦宗權派手下大將王淑帶領三千人跟隨楊複光一起去取鄧州。走了不到一半路程,王淑竟然不尊號令,逗留不進,楊複光殺掉了王淑,兼並了蔡州的軍隊。這樣連楊複光自帶的隊伍,就有了八千餘人。楊複光把八千人分為八隊,派牙將鹿宴弘、晉暉、王建、韓建、張造、李師太、龐從等八人分別帶領,殺奔鄧州,號為八都。
楊複光帶兵來到鄧州,趁朱溫不備,夜襲鄧州城,才打敗了朱溫,奪回了鄧州。朱溫帶領殘兵敗將回到長安,黃巢這時正在用人之際。他不但沒怪罪朱溫,還親自出城迎接朱溫,並命朱珍、龐師古所部仍歸朱溫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