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圍攻太原(1 / 1)

朱溫兵不血刃拿下河中,誌得意滿,正在與眾將慶功之時,突然接到大梁軍報說是張氏夫人病危,不禁愕然,急命傳令中軍急速返回大梁。這張氏夫人知書達理,是朱溫的賢內助,也為朱溫闖天下出過不少好主意,因此朱溫對她是既愛且敬,聽說張氏病重,自然是急忙趕回家中。

朱溫回到家中,不料張氏笑盈盈轉出後堂,毫無病容。朱溫疑惑不解,張氏這才向朱溫說明了情況。張氏嫁給朱溫不久就勸丈夫歸順了唐朝廷,因此她知道王重榮對朱溫的恩情。她怕朱溫一怒之下殺了王珂,被天下人指為不義,這才設法裝病,喚回朱溫囑咐他一定要恩待王珂。朱溫表麵答應張氏,並稱讚張氏賢明,可心中卻不以為然,後來還是派刺客將王珂殺死在去長安的路上。

朱溫占領了河中對皇帝昭宗震動不小,他害怕朱溫再乘勝攻打河東,於是就發詔書要求李克用與朱溫兩方和解。李克用也感到朱溫這時兵強馬壯,暫時不宜與汴軍再戰,於是就派出使者帶著禮物和李克用的親筆書信到洛陽去和朱溫和談。使者見到朱溫獻上李克用書信及禮單,朱溫展開書信一看便麵露不悅之色。隻見信中寫道:“公雖有十萬雄兵臨境,克用北邊也有五部烈馬強兵,一旦開戰,勝敗難料,徒使生靈塗炭。”書中一句未提河東攻占澤州之事。朱溫見書信言辭倨傲,打定主意要與李克用大戰一場,隻有打敗了李克用才能實現他獨霸中原的誌向。

昭宗天複元年(公元901年)三月,農曆二十一日,朱溫派遣六路大軍浩浩蕩蕩去攻打李克用。 氏叔琮帶領五萬人馬越過太行山,經過天井關,進攻昂車(在山西武鄉縣東北七十裏稱為昂車關)。魏博都將張文恭由磁州新口而入山西;葛從周帶領兗、鄆軍會同成德軍由土門進軍;洺州刺史張歸厚由馬嶺進軍;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由飛狐進軍;暫代晉州刺史侯言率領慈、隰、晉、絳兵馬從陰地關殺入山西。三月二十九日,沁州(今屬山西長治市)刺史蔡訓獻城投降;河東都將蓋璋向侯言投降,朱溫就命他權為沁州刺史。三十日,氏叔琮攻克澤州(今屬山西晉城市),刺史李存璋棄城而逃。氏叔琮進攻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昭義節度使孟遷投降。河東駐軍李審建、王周率領一萬步兵壹千騎兵向氏叔琮投降,氏叔琮帶領汴軍向晉陽城攻擊前進。四月初三,氏叔琮出石會關,在洞渦驛(在太原城南30裏許)紮營。洺州刺史張歸厚率領軍隊到達遼州(今山西左權縣),四月初五,遼州刺史張鄂歸降。別將白奉國會同成德軍四月初七也自井陘關攻入,攻克了承天軍。不久與氏叔琮會師太原城外。

正在朱溫在太原城下大戰到時候,皇帝昭宗李曄拜謁太廟,宣布改元,大赦天下,將光化年號改為天複年號,公元901年就成了天複元年。並為在朝廷動亂中死去的王涯等十七家平反昭雪。

氏叔琮帶領汴軍在太原城下數次向李克用挑戰,太原城內一片恐慌。李克用見汴軍來勢洶洶,也不敢貿然出戰,親自上城督戰。當時正值天降大雨,數日不晴,城牆有不少處坍塌,李克用立即命士兵修補,有時連飯也來不及吃。

晉軍大將李嗣昭、李嗣源則由城中挖暗道出城,趁夜晚偷襲汴軍營壘,每次襲擊對汴軍都有殺傷斬獲,但仍不能扭轉被動的戰局。由於連日大雨,道路泥濘,汴軍數十萬軍隊糧草補給發生困難,而雁門都知兵馬使李存進又帶領另外一支兵馬殺到,在洞渦驛殺敗了汴軍。形勢開始發生了有利於晉軍的變化。朱溫見糧草不繼,而士兵有不少染上時疫,五月份命令撤軍。晉軍將領周德威、李嗣昭帶領五千騎兵追殺汴軍,汴軍損失不小。由於汾州刺史李塘投降了汴軍,李克用命李存審攻打汾州,三日而下,擒斬了李塘。氏叔琮帶兵由石會關退回河北,諸鎮兵馬也都退回了原駐地。昭義節度使孟遷,被汴軍帶離路州,全家遷往大梁。朱溫命令丁會去守潞州。

經過這次戰役,朱溫雖然沒有攻下太原,但大大打擊了河東李克用的勢力,確立了在河中的統治。他上表給朝廷,借河中官民的名義向昭宗要求兼任河中的統帥。朝廷任命朱溫為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節度使。

李克用見汴軍撤退,哪肯就這樣罷休,派出李嗣昭、周德威出陰地關去攻隰州和慈州。隰州汴軍刺史唐禮和慈州刺史張瑰又都歸降了李克用。

六月朱溫又來到河中,他請原唐廷宰相張濬撰寫了《恩公故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碑文》,帶領河中眾文武官員到虞鄉王重榮墓前立碑祭奠。又上表朝廷任命王重榮之子王瓚為河中軍節度判官,助理河中政務。還上表朝廷任命孟遷為河陽節度使,丁會為昭義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