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突襲汴梁(1 / 2)

王彥章被俘之後雖已受傷,但威風不減,李存勖曾派李嗣源去勸他投降。王彥章竟直呼李嗣源小名說:“你不就是邈佶烈嗎?”由於雙方長期交戰,王彥章對李嗣源的履曆非常熟悉。李嗣源出自沙陀無姓氏一支,原名邈佶烈,十三歲就跟隨李國昌的沙陀軍轉戰南北,由於他善於騎射,作戰勇敢,被李克用收為義子,賜名李嗣源。王彥章呼其小名,明顯有輕視的意思。李嗣源對王彥章說:“將軍身為梁朝名將,卻受小人排擠,以至於兵敗中都。眼見得後梁就要敗亡,將軍何不歸順我大唐。”王彥章反問說:“如若你被後梁軍俘獲,你會投降我大梁嗎?”竟問得李嗣源啞口無言。

後唐軍捉住了王彥章,完全解除了鄆州之圍,在東線戰場上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後梁帝大排筵席慶祝勝利,李存勖舉杯對李嗣源說:“今日之功完全是你和郭崇韜的努力,如果我聽了李紹宏的話,就耽誤了我的大事了。”

後唐帝又對眾將說:“原來我擔憂的是王彥章這個人,現在他已經被我們擒獲,這是天意要滅梁啊。段凝的後梁兵還在黃河邊,我們是璡是退,向那個方向進軍才好啊?”諸位將領都認為:“雖然傳說,汴梁沒有防備,是虛是實我們並不清楚。現在東方諸鎮的兵馬都集中在段凝手下,其他城市都成為了空城,以陛下的天威去奪取這些城市,沒有攻不下的地方。如果先擴大我們的地盤,東麵可以到達大海邊,然後再找機會去河南,可保萬全。”康延孝則主張立即攻取朱友貞的老巢大梁。李嗣源也說:“兵貴神速,我們抓獲了王彥章,段凝肯定還不知道,即使有人跑去告訴他,他是信是疑也需要兩三天時間。假使他知道了我們進兵的方向,如果直走也會受到黃河決口流出的水的阻擋,隻能從白馬以南渡過黃河,幾萬軍隊,船隻也很難找齊。從我們這裏到汴梁路就近多了,途中也沒有大山,排成方陣,晝夜兼程,一路前進,很快就能到達。段凝還沒有離開黃河邊,我們就把朱友貞擒獲了。康延孝說得對,請求陛下發兵徐進,臣願領一千騎兵為先鋒。”後唐帝李存勖聽從了他的意見,傳令向大梁進軍,士兵都龍騰虎耀踴躍出發。

下達命令的當天晚上,李嗣源就帶領前鋒部隊,急行軍直奔大梁。公元923年十月初五後唐帝李存勖帶領大部隊從中都(此中都應為山東濟寧的汶上縣,孔子曾在此處為中都衛)出發去攻打後梁的都城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李存勖命人用擔架抬著王彥章隨軍一起走。後唐帝派中使去問王彥章:“我們此行能取得勝利嗎?”王彥章回答:“段凝手下還有六萬精銳部隊,雖然主將無能,但也不會輕易投降,要打敗他們是很難的。”李存勖見王彥章最終也不能為己所用,於是下令殺了王彥章。

十月初七,後唐帝兵至曹州(山東菏澤),後梁守將獻城投降了唐軍。

跟隨王彥章作戰的敗兵有的逃回了大梁,告訴後梁帝中都戰敗,王彥章被唐軍抓獲,後唐軍正進軍大梁的消息。後梁帝十分慌張,把全家人聚到一起一邊哭一邊說:“天不佑我,大梁的運祚要完了。”

後梁帝在後宮哭罷,心中沒有主意,隻好召集群臣來問計,沒想到這些大臣也想不出

好辦法。朱友貞隻好召敬翔,他對敬翔說:“朕經常忽視先生的話,致使形勢如此危急,請先生不要怨恨我。你看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敬翔這時眼中也不由得落下淚來,他邊哭邊說:“我受先帝的厚恩,將近三十年了,我名為宰相實際是朱家的老奴,侍奉陛下像侍候小主人一樣。臣前前後後的進言,都是忠心為主。陛下當初起用段凝,臣曾極力反對,小人朋比為奸,以至於有今日。現在唐軍就要打過來了,段凝隔在黃河以北,不能趕來救援。我想請陛下先到北方狄族那裏躲避一時,陛下肯定不會聽從我的意見。如果我建議陛下出奇兵與唐軍決戰,陛下一定下不了這個決心。”敬翔最後說道:“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張良、陳平再生,也不能為陛下想出好辦法啊!我希望陛下賜我先死,我不忍見到國家的滅亡!”其實敬翔在話中已經給朱友貞提出了建議,目前隻有兩條路可走,不是逃就是戰。隻是他太了解這位梁後帝了,他根本不會下這個決心。敬翔說完有事痛哭一場,辭別了後梁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