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盡管從小喜愛看演義類及其他類的小說,但我真正對寫作感興趣是在高中階段,以至於在填報大學誌願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中文係。現在回過頭去看,這是個並不高明的選擇,因為我並不是一個自我控製能力特別強的人,心中有夢,又不能做到對學習成績完全不顧,因此兩邊都很痛苦。我這樣資質平庸的人,也隻能淪為一個更平庸的人。編構故事的想象力既沒有得到充分鍛煉,條分縷析的學者思維更沒有培養形成,進入社會時,我似乎還是一個對許多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學生。前幾天看了美國電影《百萬寶貝》,片中已過而立之年的麥琪喜愛拳擊運動,但她的拳擊水平始終得不到提高,更沒有機會走上拳台,因為她的訓練完全屬於自生自滅狀態,不得要領的鍛煉方法使任何堅韌刻苦都顯得徒勞無功。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扮演的老拳擊教練弗蘭基幫助她完成了心中的夢想,摁下了發揮她潛能的按鈕,使她一次次擊倒對手,進而站到了爭奪拳王寶座的擂台上。如果說我能寫出這些文章,進而有幸結集出版,也正如麥琪般烏鴉變成了金鳳凰,那麼幫助我實現這心中夙願的無疑是樓偉華老師。是他,手把手教我理順文章的分塊和順序、在我感到難以為繼時為我指點迷津,是他適時鼓勵多方引導、躬下身親自幫我刪改文章;也是他,放開手讓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寫。

本書第一輯是幾篇零星的散文和隨筆,比較個人化。第二輯和第三輯中真實的人物故事,或多或少都曾帶給我啟發、啟示和感動,我希望它帶給讀者的也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氣息。

有一句話叫“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借用到人生故事上,也可以說:“生命不息,故事不止”。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如此。在書中所涉人物仍在繼續演繹精彩人生的時候,任何把此書的出版理解為妄圖蓋棺定論的想法,是極其可笑和錯誤的。對許多有著高質量的人生經曆的人來說,擷取其中的幾個人生片斷或者鏡頭加以描寫,也與樹碑立傳的要求相去甚遠。第三輯的文字以人物口述的形式出現,其實是我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幫助其完成故事敘述罷了,絕非簡單的錄音整理。有些文章,當時參考了其他作者的材料,或者有人陪同前往才順利采寫出來,發表時也加了他們的名字,但這裏在編一本個人總結性的小冊時就不一一注明了。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親戚長輩殷殷關切的目光,單位領導的關心、包容與愛護,都使我感到溫暖與激動。至於本書的出版,主要還是感謝寧波市文聯的各位領導和老師,特別是李浙杭書記對於我這樣的“小朋友”的關心和照顧,威嚴的目光中似有一種鞭策和期盼之意,渾厚的嗓音有一種特殊的親近與威嚴感,對此,“小朋友”將銘記在心!

徐 傑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