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介紹說,中醫中藥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古代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醫藥學,1543年,比利時醫生維薩留出版《人體的解剖》一書後,將醫學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使醫學成為近代科學的重要組織部分,從此,西醫成為各國主要的醫療手段。世界各地古老的區域性、民族性的醫藥學大都融入現代西醫之中,然而,惟有中醫中藥建立起完整的醫藥體係,服務中華民族數千年,在西醫傳入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不僅在國內受到廣大患者的信賴,而且在海外日益發展。現在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醫中藥,外國人也日益崇尚中醫中藥。中醫中藥當之無愧名列新四大發明之首。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九章算術》、《數術九章》是古代數學名著。古代世界各國曾經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製,現在統一使用十進位製。王渝生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進位製的國家,在世界數字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字的合文來記數,最大的記數有二萬多,記錄了戰爭中殲敵人數、俘虜人數,以及牛羊頭數。後來發展成籌算和珠算的逢十進一的十進位製,是對記數和計算的革命性發明,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還是天文學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王渝生說,中國古代天文計算采用的赤道坐標已經為現代天文學所采用,中國成為領先世界采用赤道坐標的國家。古代天文學家在進行天文計算時,分別依照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麵和公轉的黃道平麵確定坐標係,中國古代天文計算采用的是赤道坐標,以赤道二十八宿為準研究日、月、五大行星的運動,西方則按黃道坐標,有所謂黃道十二宮,這是兩種不同的坐標體係。中國現存的古代天象儀器,如北京古觀象台攀龍附鳳的多種觀象儀,采取的都是赤道坐標。現代天文學研究證明,赤道坐標優於黃道坐標,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係統替代黃道坐標係統。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同樣雕版印刷術也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關於誰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的先驅,1968年在韓國慶州發現唐代印刷的《無垢金剛經》,曾經在國際學術界引起爭論。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證實,該印刷品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從而結束了這場曆時30餘年的大爭論。王渝生說,中國成為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王渝生表示,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燦若群星,對中國和世界科技發展的貢獻巨大。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曾經列舉了中國傳入西方的26項技術,為什麼是26項呢?王渝生說,那是因為李約瑟用完了從A到Z排序的26個字母,所以是26項技術;美國學者坦普爾在《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一書中,詳細描述了“中國領先於世界”、“西方受惠於中國”的中國古代100項技術發明。
王渝生說,在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中醫中藥、10進位製、赤道坐標係、雕版印刷術新四大發明之外,瓷器、絲綢、金屬冶鑄、深耕細作等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古代發明還可以列舉出許多,它們與四大發明、新四大發明具有同樣的意義,都弘揚了中國古代文明。通過研究曆史、科技史發掘更多的古代發明,意義在於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服務現實,創造未來。
3. 加法的魔力
加法是數學中最基本、最簡單的一種,隻要是合格的小學生,不管數字再大,都能算出正確的答案。這裏所說的,不是數學上的加法,而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獨特的加法,亦即思維的組合。
美國有個名叫海曼的窮畫家,他非常用功,但畫法不當,又沒有名師指點,因而一直沒有成名,也一直很窮困。後來,他終於變成了富翁海曼是怎樣致富的呢?原來,他巧妙地運用了加法的魔力。海曼經常用鉛筆和橡皮畫素描,畫了擦,擦了畫,也經常弄丟了橡皮,為了不讓橡皮再丟失,貧窮的海曼把橡皮用鐵絲固定在鉛筆的頂端,這樣用起來既方便又不用專門找。後來,他靈機一動,又稍作加工,就成了現在任何一個文具店都可以買到的、那種裝有小小橡皮頭的鉛筆。不久,他獲得了專利,這種鉛筆大批生產,幾年後,他成為了富翁。
把鉛筆和橡皮加在一起,方法雖然十分簡單,但這無疑也是一種創造,因為它發明了一種新的、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從表麵上看,其思維也非常單一,但必須知道,人的思維是很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泥潭而逐漸僵化的,因而,往往不能嫻熟地使用“加一加”這種思維方法。類似用加法發明的新產品,應該說還有很多很多的,如:戴帽子的羽絨滑雪衫,就是帽子和衣服之和;稱為“傻瓜”的照相機,就是閃光燈加上電眼調節器,再加上照相機的結果;收音機加上錄音機,就成了收錄兩用機……這些發明創造都體現了加法的魔力。
事實上,這種加法的可能性是無窮的,它不但可以導致一般日用品的創造發明,而且還可以導致重大的科技發明。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可以說是當時最大型的發明創造之一。然而,“阿波羅”計劃的負責人卻直言不諱地說過:“‘阿波羅’宇宙飛船的技術,沒有一項是新突破,它都是人們已經發明的現代技術,問題在於我們能把它們精確無誤地組合好,並實行係統管理。”同樣,這種組合不僅僅適用於科學發明,而且也適用於意識形態,當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結合時,就有可能產生一種全新的思想體係。馬克思正是把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觀點有機地組合起來,從而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當然,這裏的組合應該是有機的、巧妙的,絕不是任意的、盲目地拚湊和堆積。
組合的方法主要有同類組合和異類組合兩種。同類組合是指兩種和兩種以上相同或相近事物的組合。在同類組合中,參與組合的對象與組合前相比,其基本性能和結構一般沒有什麼根本變化。因此,同類組合是在保持事物原有的功能或原有意義的前提下,通過數量的增加來彌補其功能上的不足或求得新的功能,如日本鬆下公司早年曾把人們使用的單頭插座改為雙頭插座、三頭插座。又如鋼筆和圓珠筆的結合,變成了多用筆。異類組合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領域中的技術思想或物質產品的組合,如日曆筆架、礦工帽等。異類組合的特點是被組合的事物來自不同的方麵,一般無主次之分,參加組合的對象能從意義、原則、構造、成分、功能等任何一方麵或幾方麵進行滲透,從而使整體發生變化。異類組合實際上是異類求同,它在創造中有著重要意義。
請檢視一下你周圍的事物吧,也許有什麼事物隻需你稍微加一加,組合一下,就可以使你獲得成功呢!
4. 從小就愛自己找解題思路的數學家
窗外靜靜地飄著雪花,俄國威比斯文克的隆冬,一片雪白。一個可愛的小姑娘獨自坐在臥室牆前,被一張張糊在牆上的書頁所吸引。小姑娘認真讀著糊牆紙上那許多的數學和神秘的符號,圓睜的大眼睛裏閃著聰慧的光芒。
這個小姑娘,就是後來在科學史上留下了不朽名字的偉大的女數學家——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婭。
索菲6歲那年,父親從軍隊退職,帶全家搬到波裏賓諾田莊,因為城裏帶來的糊牆紙不夠用,孩子們的房間不可能很講究,就用一些舊書來裱糊。索菲的房間用的是她父親從前學習高等數學的教科書——俄國一位著名數學家的微積分講義,她常常喜歡在這片神秘的牆前一連坐上幾個小時,企圖解釋一些詞句,或找出那些書麵的次序。天長日久,那些書頁上奇怪的公式,在她腦海裏紮了根,雖然那時她還對此一竅不通。
索菲有個彼得叔叔,學問很高,特別是在數學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他是索菲家的常客,每當他來時,總要把小索菲抱在膝上,津津有味地講各種有趣的數學故事,使索菲聽得入了迷,她受到彼得叔叔的啟蒙,對數學越來越有濃厚的興趣了。
爸爸很注意對子女的教育,為索菲和她的姐姐請了家庭教師,一個和藹可親、博學多識的老頭兒——馬萊維奇老師,他要求學生嚴格,但從不說教,索菲與教師配合得很好,她所有功課中最好的自然是數學課了。
有一次,馬萊維奇老師讓索菲複述上一堂課講的圓周率,她熟練地回答起來,老師驚奇地發現,索菲沒有按照他昨天教她的方法講,隻是答得不是很周密。馬萊維奇老師高興極了,但沒有表露給索菲,聰明的索菲看得出老師的意思,暗想,可能他還不太滿意。晚餐後,爸爸讓索菲到客廳見他,爸爸看著等待他講話的女兒可愛的模樣,不禁大笑起來:“我的索菲真是好樣的!馬萊維奇老師把你白天獨立解釋問題的事跟我說了,爸爸為你高興。我小時候學習,不管怎樣,懂了就算行了,可你,我的寶貝女兒卻比爸爸強啊,能自己找解答方法,愛動腦筋,那你的知識就學活了。以後一定要堅持下去!”爸爸疼愛地在索菲的小臉兒上親了親,“去睡吧,我的寶貝。”小索菲聽了爸爸的話,頓時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歡快地跑回自己的小屋。窗外的雪花還在飄,好似在哼唱輕柔的搖籃曲,索菲伴著四周滿是數學公式講義的牆壁,甜甜地進入了夢鄉。
索菲後來上了大學,23歲時成為數學家,而且是曆史上第一個數學方麵的女博士。
索菲麵對問題好動腦筋,善於獨立思考,這種精神很值得學習。成功的科學家們都有從小刻苦學習、勤於思考的經曆,如果我們能將索菲的學習精神用在文化課學習上,注意點滴積累,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我們就會為日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5. 敢於創新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像許多取得偉大成就的科學家們一樣,愛因斯坦的青年時代,也是在勤奮學習中過著一種艱苦卓絕的生活,他租的那間鬥室,書桌上、椅子上、床上,到處攤滿了書,房東太太看了直搖頭。書,書,到處是書;讀書,讀書,直讀到眼睛發花頭發昏!直讀到肚子嘰裏咕嚕叫,才到小巷裏的那幾家小飯館、小咖啡館去胡亂吃點東西。有時候,幹脆三頓並作兩頓,因為頭腦比肚子饑餓。
一天,愛因斯坦對他的夫人說:“親愛的,我有一個驚人的想法。”說完,就走到鋼琴前開始彈琴,還不時地記下一些什麼。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愛因斯坦回到樓上的書房裏,關照他的夫人說,不要讓別人打擾他。此後,他在樓上呆了兩個星期,隻在黃昏時出去散一會兒步,活動活動,然後又回到那兒工作。每天吃的飯菜,都由他夫人送上去。
兩周後的一天,他終於從書房裏走出來,麵色蒼白,神情倦怠。“喏,就是這個。”他對夫人說,一麵把兩摞紙放在桌上——那就是他的相對論。
從1905年到1915年,在那最富有創造力的10年中,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的理論。廣義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人類曾經做出過的最偉大的科學發現。正像科學史家認為17世紀下半葉是牛頓的時代那樣,人們常把20世紀的上半葉看成是愛因斯坦的時代,因為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幾乎整個20世紀,物理學的創造曆程都由他的巨手在指引方向。
愛因斯坦成名以後,受到許多王宮貴族的青睞。有一次,比利時國王和王後請他去做客,國王按約定時間派出了宮廷的小汽車到車站接他。司機在車站到處尋找,等待他心目中的那位衣冠楚楚、風度翩翩的大教授的身影出現,可是直到旅客全部散盡,也沒有找到這位科學大師的身影,他隻得回去報告說,教授今天沒來。
半小時後,愛因斯坦步行到了王宮,身穿一件滿是灰塵的破雨衣,腳上是一雙舊皮鞋。
愛因斯坦被人們稱為“戴草帽的榮譽博士”,那是因為日內瓦大學授予愛因斯坦榮譽博士學位時,當他在眾多的身著華貴的燕尾服、頭戴絲織黑禮帽的人群中出現時,他卻頭戴一頂草帽,身穿一件普通衣服,有如鶴立雞群。
愛因斯坦惜時如金,生活上極其儉樸和清苦,他說:“每一件財產都是一塊絆腳石。”他曾穿著運動衫和涼鞋到大學講課,在隆重的學術講演時也照舊穿著那平常的工作服。他在柏林住的寓所是兩間小屋,家具極為簡陋:床、床頭櫃、椅子、一把躺椅、一個書架和一張桌子。沒有桌布,沒有掛畫,地上也沒有地毯。
人們常說愛因斯坦是天才,但是天才不是生下來就是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正因為愛因斯坦無比勤奮,勇於創新,不斷探索,走自己的路,才在科學史上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6. 在觀察思考中創新的牛頓
1642年12月25日早晨,英國北部沃爾斯索普村一個瘦弱的、先天不足的孩子出世了。這個隻有3磅重,看來活不成的嬰兒後來竟成了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而且活到了85歲,他就是艾薩克·牛頓。
牛頓的父親也叫艾薩克·牛頓。在牛頓出世前,他父親就離開了人間。牛頓兩歲時母親改嫁了,小牛頓成了孤兒,隻好住到外祖母家去,由外祖母和舅舅撫養。
幼年的牛頓不愛談笑,不像別的孩子那樣頑皮,也很少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耍,他沉默寡言,喜歡獨自深思默想。他從小喜歡做各種手工,外祖母給的一點零花錢,他不是去買糖果、點心、玩具,而是一點點攢起來,湊夠了便去買一樣工具。他自己買了鋸子、鑿子和錘子等,牛頓用這些工具在課餘時間做他感興趣的各種物件。
牛頓上學的路上有一座磨房,靠一架轉動的風車來磨麵,牛頓從風車旁經過時,經常停下來細心觀察,邊看邊想或者提出一些問題請磨房大叔解答。他迷上了風車,並決心自己做一架。牛頓在自己的房間裏動起手來,專心致誌,常常一幹就是半夜,他有一股子倔勁兒,幹了拆,拆了幹,直至滿意。一個星期過去了,一架曾經使牛頓著了迷的小風車終於做成了,受到了同學們的讚揚。
牛頓在做成了風車以後,開始琢磨起風車轉動的道理來,從風車的葉片到結構,以及它們同風的關係,他都一一做了研究。牛頓決羽做一架大風車,風車做好後,他請房東——克拉克先生和妻子來幫忙。他們三人把大風車搬到了外麵,克拉克先生的妻子建議把風車安在藥房的屋頂上,讓鎮上的人都能看到它。牛頓爬上屋頂把風車結結實實地釘在上麵,風來了,風車果然轉動起來。成功了!牛頓樂得閉不上嘴。一時,風車和牛頓成了人們談論的中心。可是,風一停,風車也停止了轉動。
怎樣使風車在沒有風時也能轉動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冥思苦想並留心觀察。一天,他看著打水的轆轤,突然想到將風車倒過來不就成了嗎?他立刻動手,把安葉片的軸接長了,再把一條粗繩纏在上麵,繩子一端拴上一隻木桶,把木桶裏的水量調整好,木桶就慢慢地由二樓的房頂上帶下來,風車的軸也跟著轉動。空中一點風也沒有,可是藥房屋頂上的風車卻悠然自得地轉動,過路的人無不感到驚奇。
牛頓就是這樣對新事物有一種強烈探求的願望,不把它搞出來決不罷休。
繼風車之後,牛頓又做了個水鍾,利用水滴的作用來記錄時間,他和克拉克全家就靠這種計時器來安排一天的活動。
1656年,牛頓的繼父去世了,母親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回到老家。為了生計,母親召回牛頓幫助經管家務、耕種土地。這時候,牛頓在藥劑師家裏生活得很愉快,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他樂於讀書,勤於思考,不願中斷學習。可是,為了幫助母親,他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離開學校回家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