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加入環保俱樂部或環保組織■
在環保俱樂部裏你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可做些有意義的工作,還可以結識一些新朋友。
11. 減少開冰箱的次數■
隻在存取食物時才打開它,往冰格盤裏加水,以及給買來的食品開包時,不要開著冰箱門。
12. 洗衣後,請將衣服掛於室外風幹■
請不要使用蒸汽熨鬥或電熨鬥,這樣衣服不僅耐穿,同時也節省了能源。
13. 愛護動物■
觀察在地球上生活的其他生命,它們也有自己的權力。應該對它們多一些了解,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關瀕危物種、熱帶雨林以及我們動物界的朋友們的重要性。
14. 有毒的東西不要往垃圾裏扔■
像油漆、家用清潔劑、機油之類的東西需要特殊處理,可向當地的環保部門打聽這類特殊物品處理場在什麼地方。
15. 組織一次鄰裏清潔日■
向你的同學和鄰居們提個建議,組織一次鄰裏清潔日來撿拾丟棄物。
16. 垃圾分類回收■
對你來說是垃圾,對工業來說卻是資源,督促你居住的社區建立垃圾分類站。
17. 不要亂扔廢舊電池■
廢電池中危險的化學物質可能會泄到土壤和水源裏,家中的廢舊電池一定要交到專門的回收部門處理。可買一個充電器和一些充電電池。
18. 減少包裝、庭院垃圾、衝洗用水、照明浪費、廢棄的食品盒等
重複使用■ 玻璃瓶 紙袋 禮品盒 塑料袋 尿布
充電電池
回收■ 報紙 鋁罐 玻璃 玩具 有毒性的家用材料
19. 你可以當節水英雄■
你知道這些節水小技巧嗎?洗臉、洗手、擦肥皂時,不要讓水流著;要縮短沐浴時間,不要盆浴(淋浴用水較少);刷牙時要關水龍頭;給廁所買一個節水器(或在水箱裏放一塊磚頭);洗衣服要湊成一堆再洗,處處都應該節水。
20. 不要亂丟垃圾■
在外出或遊玩時,請不要將垃圾隨便丟棄,讓我們的世界少些垃圾的汙染,多一些大自然的氣息,花的芬芳。
21. 不要使用一次性紙袋或塑料袋,而要帶布口袋去超市。塑料袋可以反複使用,不要使用非降解塑料袋。■
22. 節約用紙■
每4000張賀卡就要“吃”掉一棵參天大樹,通過很多別的方法可以向親朋好友問候,如電子郵件等。用過一麵的紙反麵還可以用來寫便條、打草稿。節約用紙就是在為拯救森林做貢獻。
23. 用想像力和再生材料包裝禮品■
可用漫畫書、舊掛曆、書、布頭或回收的包裝紙來包裝禮品。
24. 行使你的權利■
如果你看到破壞環境的事情,就把它講出來。這不僅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的責任。可給當地環保部門,甚至媒體打電話或寫信反映情況。
25. 有你的世界會更精彩■
回收、節水、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動物……你的任何環保行動,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回報。邀請朋友和家人一起來參加環保行動吧。
26. 讓每一天都是地球日■
將這張1~26檢查表掛在你的家裏,想想你能為環保做什麼?
三、以保護環境為內容,聯係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實際,組織以“綠色,讓我們的城市更美麗”為主題的係列活動。活動內容可以多樣化,諸如:書法、攝影、宣傳畫(或漫畫、電腦畫)比賽;雙語演講、環保作文比賽;相聲、小品創作表演;撰寫宣傳標語、口號比賽等。
宣傳口號如:
1. 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
2. 愛我青山碧海,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3.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4. 多一片綠葉,多一分溫馨。
5. 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6. 植樹造林,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7. 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8. 多一分關愛,多一分嗬護,從我做起,愛護家鄉的一草一木。
9. 綠化環境,美化人生。
四、以小組為單位,做一次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社會調查。(參考題目:保護水資源調查;家鄉或校園鳥類調查;城市空氣潔淨度調查;城市居民用水調查等)
斬伐林木,亡有時禁,水旱之災,未必不由此也。(《貢禹傳》)
注:砍伐森林樹木,一年四季沒有禁止的時候,水災和旱災,很可能就是由濫伐林木引起的。亡,同“無”。
高山之巔無美木,傷於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於多陰也。(劉向《說苑·說叢》)
注:高山頂上沒有長得十分茂盛的樹林,是因為陽光暴曬的原因;枝繁葉茂的大樹下麵,不會有長得茂密的草類,是因為日照不充足的原因。
文明人發明的科學技術破壞了自然循環的平衡,開始到了破壞人類安居之地的程度。(加特)
我是我自己加上我周圍的環境,如果我不挽救這個環境,我就不能挽救自己。(奧爾特加·伊·加賽特《堂吉訶德的沉思》)
人們從利己主義出發,對自然隻是單一地開發和利用,造成惡性循環。(中村雄二郎《常識》)
現在威脅人類生存的最大敵人,是人類自己。這種情況越來越顯著。如果人不學好治理自己,就會陷入滅頂的深淵。(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
人類在我們的生物圈中是已經獲得足以毀滅生物圈能力的第一個生物物種,而且能夠在毀滅生物圈的同時,消滅它自己。(湯因比《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
海洋是會死的,而我們一定不能讓它死……人之所以能生存,就因為地球是有水的星球,在宇宙中,液態水可能和生命一樣稀少,也許水就是生命的同義詞,海洋就是生命。(考斯托《現代航天之父——布勞恩》)
1. 用好電池這把雙刃劍
(社會實踐活動)
研究成員:劉琪等
指導老師:錢燕娜
研究目的:(1)了解電池的種類。
(2)了解廢電池的危害及處置方法。
研究方法:(1)網上尋找資料。(2)采訪科學教師。(3)問卷調查。
研究過程:(1)8月10日成立研究小組。
(2)8月15日確立研究課題。
(3)8月16日網上搜集資料。
(4)8月30日采訪科學教師、問卷調查。
(5)8月31日總結報告。
總結報告:
電池,正在成為人類文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器產品的日益普及,電池在我們生活中的使用量和種類也在迅速地增加,並滲透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個方麵,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汙染環境的危險。
一、上網查找電池的種類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器械和各種便攜設備日益普及,電池在生產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與日俱增,其使用量亦隨之大幅度上升。以幹電池為例,目前全世界的年總產量為250億隻,我國是世界電池第一生產大國,占全世界電池總量的二分之一左右。據統計,1998年我國電池年總產量已達140億隻。我們經過上網查找,發現有許多種的電池:
二、采訪科學教師,了解電池的危害
我在對第五冊《科學》課本的預習中,發現水和土壤的汙染跟許多化學元素有關,借此課題,我采訪了科學教師,詢問了有關廢舊電池危害的問題,結果令我很吃驚:
目前,電池已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家庭生活,電池沒電之後,人們常把它隨手丟入垃圾箱中,無意之中給這種有害物質以“逞凶”的機會。廢舊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汙染物——鉻、鉛、汞等。由廢舊電池所產生的汙染,其危害作用是緩慢的也是深遠的。當它們和普通的家庭垃圾混合後,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慢慢發生一係列化學反應,釋放出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焚燒時會汙染大氣,滲入地下會汙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進入土壤水源,將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損害人的神經係統、造血功能、腎髒和骨骼等。比如汞會造成新生兒畸形,嚴重的有可能使嬰兒沒有大腦……因此,它屬於危險垃圾。對於電池帶給我們的問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注意並采取措施的。
三、問卷調查本年級學生
既然廢舊電池有可能產生如此大的危害,而我們一般家庭和社區對廢電池的處理和重視情況又如何呢?我們希望通過對本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情況,共收回問卷400份。以下是我們設計的問卷:
1. 生活中通常用的是蓄電電池還是充電電池?
A. 蓄電電池 B. 充電電池
2. 你家一年大約產生多少節廢電池?
A. 0~10 B. 10~20 C. 20~30 D. 30以上
3. 廢電池存放何處?
A. 隨便亂放 B. 丟在垃圾箱裏
C. 收集儲存 D. 其他
4. 是否想過處理這些廢電池?
A. 想過 B. 沒有
5. 小區是否有費電池專用回收箱?
A. 有 B. 沒有
6. 你通過什麼途徑知道廢電池的危害?
A. 父母 B. 老師 C. 課外書本 D. 網上
7. 對廢電池的危害認識深不深?
A. 不深 B. 一般 C. 深 D. 無所謂
8. 路上看到廢電池會不會撿?
A. 不撿 B. 撿
9. 是否參與過宣傳廢電池處理的有關活動?
A. 參與過 B. 沒有
我們經過調查發現:
1. 有較多家庭使用蓄電電池,一年的廢電池數量在10~20節,而20節以上的也占了一定比例,一年下來廢電池的數量還是很多的。看來,廢電池所產生的危害的確不容忽視。
2. 對廢電池的存放有很大一部分是扔在垃圾筒中,真正做到收集儲存的隻有23%,而隨便亂放的也不少。其中有32%的人不曾想過處理這些廢電池。顯而易見,廣大居民對於廢電池處理的重視還不夠,不能積極主動地做好廢電池的回收工作。
3. 從調查中還發現,僅憑父母和老師對於廢電池危害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還不夠,應當引起重視。多數同學是從網上了解一些廢電池的危害。而對廢電池危害的認識有40%的同學選了一般,還有10%的同學選了無所謂。看來應加強對廢電池危害的認識。
4. 關於廢電池處理的宣傳活動並不多,同學也沒積極參與。
四、建議
1. 學校、社區應加強宣傳,讓更多的學生、居民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2. 盡量少用、少生產電池,最好能用新的材料製造電池避免汙染。
3. 開發新型電池專用垃圾筒,回收廢電池。
4. 廢棄的鉻、汞電池能免費郵寄到廠家,這樣大家可能就不會亂丟廢電池了。
五、活動後體會
本來對廢電池了解不多的我們,通過這次研究,都深深地認識到其危害之大、數據之驚人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從而使我們更加相信:研究性學習能使我們獲得課本所無法滿足的知識。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我們幾個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致使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這是集體的力量。我們真切地希望:本次研究能引起學校及社會各界的重視,不斷改善廢電池處理,真正從行動中落實對環保的重視。
2. 采訪大自然
每日的早出晚歸,使我很少留心生活的環境。窗外下著綿綿細雨,但我心情依舊,腦中猛然蹦出一個念頭:去采訪大自然。不錯的主意!帶上一把傘就這樣出門了。
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花草樹木間,他們正享受著春雨的滋潤。茶花舒展著她油光發亮的新葉向我打招呼。我迎上去靠近了她,說:“茶花小姐,你看上去容光煥發,精神不錯啊!”她幸福地點點頭說:“近幾年來你們的植樹造林活動可讓我們享福了,你們已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我謙虛地點點頭,說:“我們還需要努力。”對茶花的采訪我看到了可喜的一麵,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正在日益加強。
告別了花草樹木,這時雨已越下越大迫使我躲到了屋簷下。一隻被雨淋濕的小鳥正在專心地梳理羽毛,好像沒注意我的到來。我接近他友好地問候,他卻全然不害怕我,這使我很意外。我有禮貌地說:“小鳥先生,我是否可與你做個關於環境汙染的采訪?”他很樂意,便滔滔不絕地說開了:“你是否感受到在城市上空飛翔的我們減少了!這就是你們過分開發工業的結果,大量的汙染氣體正源源不斷地向我們襲來,如果你們執迷不悟,我們將永遠遠離你們。”聽了這番話我心情變得沉重了。如何解決工業發展與保護環境的問題呢?沉思中,不知不覺天晴了,小鳥也飛走了。
我來到小河邊,魚兒正自由自在地在水中遨遊,看來他們比鳥兒要幸運得多,不等我開口,其中一條魚擺動魚鰭,指引我向對岸看去。我順眼望去,一個小男孩把喝完的可樂瓶丟進水中,後麵的船正打撈著水中的垃圾。這一幕令我十分尷尬,我明白了魚兒的用心。我告訴他們“我們會變好的,請給我們時間”,便匆匆離去。
這次的采訪讓我深深地感到保護環境的迫切,大自然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我們的朋友,如果我們不注重我們的朋友,我們將會成為“孤家寡人”,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孤獨寂寞。
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創建一個“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的世界吧!
(周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