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的浪費,又何止在這文具這一項上呢?

還有,生活中盡可能不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的廣泛應用,可說是一種巨大的浪費。一項有關統計表明,一個中等城市的200多家賓館、酒店,每天產生6噸固體垃圾,其中大多數是難以回收的一次性用品,隻好填埋處理。一次性用品大大增加了垃圾量,加重了政府的經濟負擔,還造成了環境汙染。而另一方麵,源源不斷地生產一次性用品,又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我們要盡量使用一些耐用的、可以再生的商品。要少用一次性產品:少喝、不喝瓶裝、罐裝飲料,出門自己帶杯子,不用一次性紙杯;拒用一次性發泡塑模餐具和一次性筷子;隨身帶好手帕,少用紙巾;自備布袋,以節省購物的紙袋和塑料袋……這些舉措在許多發達國家都已成為一種社會自覺行為。

6. 保護校園裏的鳥類

我們的校園很大很美,據統計,現有鳥類達十餘種之多。這些鳥類自由自在地生活,成了校園內的一道特有的景觀。為了改善鳥類生活環境,我們可以做一些有益於鳥類生存的工作,如開展本校園鳥類調查,為小鳥安個家等有益活動。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人人參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們的校園做起,從我們的家庭和社區做起,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讓我們的校園更清潔,讓我們家鄉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山川更加秀美!

1. 陳定懷與白鷺的故事

一位普通的寧波人,自己花錢,把受傷的、中毒的、生病的白鷺撿回家,養壯了、養大了放生;

一位普通的攝影愛好者,自己花錢,把寧波人和寧波這座城市與白鷺和諧相處的畫麵拍下來,向全國人民做宣傳;

一位普通的保護野生動物誌願者,自己花錢,與殘害白鷺、破壞環境的現象做鬥爭。這位普通人就是陳定懷。

“尋找寧波人陳定懷”,中央電視台及浙江省所有主流媒體的有關采編人員、浙江畫報社攝影工作者、浙江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都打過這樣的電話。他們通過寧波市的同行,千方百計地要聯係上陳定懷,要采訪他,要與他合作。

陳定懷是誰?一位普通的寧波人,普通得在大街上行走沒有人會注意到:男,1954年4月出生,寧波攝影家協會會員,水產個體戶。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寧波人,浙江電視台與他合拍紀錄片,浙江畫報社要與他合作出畫冊,關於他的故事刊登在《人民日報》和全國其他幾十家報紙上。

讓我們走近寧波人陳定懷,讓我們聽一聽他和白鷺的故事,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為他的精神所感動。

“我永遠不會忘記見到乖乖時的情景。”這是陳定懷向采訪他的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1997年7月15日,我在洪塘拍照片,記得那正是‘雙搶’的時候,農民們的大幅度動作驚飛了一群群白鷺,但是我的鏡頭沒有瞄準它們,因為當時我的相機比較一般,鏡頭夠不到,所以我低下頭,拍那些在水池中盛開的荷花。

就在這時,我的鏡頭裏出現了一隻白鷺,它不但不怕我,還期待地看著我,我向它揮揮手,它居然向我走過來了。

我們終於麵對麵了,我也終於搞清楚了它為什麼走近我,原來是因為它中毒了,可能是吃了中毒的泥鰍吧。這是一隻多麼聰明的白鷺啊,知道中毒後向人類求助。

於是,我把它帶回了家,我們一家三口當起了獸醫,給它喂藥,給它喂泥鰍。我舍不得把它關在院子裏,把它抱進臥室,讓它睡在我床邊。

第一天它神情委頓;第二天精神煥發,主動要吃的;到第三天,它就展開了長長的潔白的翅膀,展翅欲飛了。但是它不飛走,一直在我家裏住著,我走到哪裏,它就跟到哪裏,我說:‘來’,它就跟著我走;我說:‘停’,它就停住了。

所以我認為,白鷺智商比較高。我還給這隻白鷺取名‘乖乖’。

乖乖在我家整整呆了5年,去年,我決定把它放生,讓它回到大自然去。

我把乖乖帶到河姆渡,我一揮手,它聽話地往樹林裏飛過去了,但是我知道,它家養的時間太久了,回歸大自然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在適應期裏,它有被傷害的危險,所以我關照了周圍的農戶,不要傷害它。

整整一個星期,我都躲在附近樹林裏看著它,看著它每天從樹林裏走出來,在附近覓食,乖乖和人類熟悉,它不怕人,農民們在它身邊走來走去,沒有一個人去傷害它。當我確定乖乖已經自己養得活自己,能夠回歸大自然後,我才放心地離去。

我也不知為什麼,在飼養乖乖的日子裏,我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基本放棄了原來的生意,交給妻子和親屬打理,我原來愛好的打麻將、喝酒等習慣也都改了,沒有時間啊,我要集中精力養白鷺、拍白鷺。最多的時候,我家養了22隻白鷺,現在還有8隻。它們有的是受傷後被我撿來的,有的是被人捉住賣到市場上被我買回來的,也有的是我家孵出來的。

我家的那些白鷺,就像是我的親人,別提有多乖有多親熱了。真的,它們能懂人性。我每天回到家,白鷺會看我的表情,如果我高興,它們就會歡呼著撲過來,調皮搗蛋,知道無論怎麼搗亂我都不會不高興。如果我不高興,虎著臉,它們就和我保持一定距離,一直盯著我看,一直到我憋不住露出笑臉,它們才撲上來。

我回到家裏,總要給白鷺們的腳洗幹淨,隨後放它們進屋。我們一家人在屋裏做菜做飯吃飯看書上網,白鷺們都跟著我們,寸步不離,等我們吃完飯後,白鷺們照例要和我的女兒‘翩翩起舞’,我女兒舉起兩隻手,白鷺們扇動翅膀響應。

白鷺應該會吃魚蝦的,可是被我飼養過的白鷺不知怎麼回事,就是不肯吃魚蝦,隻吃活泥鰍。我曾經試著給它們吃草魚、河鯽魚、河蝦什麼的,它們理都不理,無奈何,我隻好一年四季給它們買活泥鰍,冬天的時候,泥鰍難買啊,這幾天冰天雪地的,到哪裏去買?我開著車,跑遍了寧波市和周邊縣、市(區)六個菜市場,都買不到這麼大量的泥鰍。後來我托人從江蘇買來了50多公斤泥鰍,養在家裏,讓白鷺們慢慢吃,8隻白鷺大概能吃半個月吧。

最令人驚喜的是我家孵出小白鷺的時候。為了學會孵蛋技術,我到處求師,終於在莊市找到了一個孵坊,不過學來的是孵雞孵鴨的技術,但我用這個技術孵白鷺,相當有效,孵出率達到95%呢。

我和我們一家不斷地迎來大大小小的白鷺,把它們養大了,養壯了,再把它們放生。”

陳定懷還說:“每一個城市都有不和諧音,在保護白鷺這個問題上,寧波也存在著不和諧音,所以,我得為保護白鷺做一些事。

我給幾位專門做鳥生意的朋友留了電話,告訴他們,一旦發現有白鷺,就給我打個電話,我來買。這些朋友知道我愛白鷺,一般都以20元一隻的低價把白鷺賣給我,買來的白鷺體格強健的,我當場就跑到山上放生,體格差的,在家養幾天,養壯了再放生。

也有貪心的商人,故意抬高價格。有一次,花鳥市場一個攤主給我打電話,說有一隻白鷺,要價100元錢,不還價,要的話趕快來拿,不要的話他就賣到飯店去了,你說氣人不氣人?價格是貴了點,但是我看到那隻白鷺可憐巴巴的樣子,就忍不住掏出錢來,買來放生了。

我還自己製作了許多宣傳小紙片,在曾經去過的山上張貼,宣傳愛鳥,保護白鷺,保護大自然。

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會越來越熱愛大自然,熱愛野生動物,寧波人和寧波這座城市也是這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了。”

(根據寧波日報《與鷺共舞的日子》改寫)

2. 筷子樹

很難相信,秀氣的張偉曾組織過四十餘項環保活動,參加環保誌願工作達2000小時。曾經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國範圍內名噪一時的“筷子樹”,就是由張偉和其協會同學一起,用兩萬餘雙使用過的一次性木筷手工製作而成,其深刻的寓意不言而喻。展出之時,在成都市內掀起了“保護森林資源,不用一次性木筷”的環保活動熱潮。一次性木筷幾乎銷聲匿跡,各大校園內都開始興起使用可回收的環保衛生筷。而每年的“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日,是張偉及環保協會每年環保活動的重頭戲。張偉和協會同學們以不同的形式和創意來慶祝這兩大節日:環保圖片高校巡回展、社區環保知識問答、環保文藝彙演、回收廢舊電池(用廢電池製作中國地圖雕塑、做蛋糕獻給大地母親)、百米長卷共書環保之聲、環保燈謎展、環保標語征集大賽、環保時裝SHOW、環保電影展……書寫了一名“工”人對於環保的不懈追求。

6月5日,在成都市紀念“6·5”世界環境日暨首批“十個環保示範工程命名大會”上,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2000級學生,該校環境與發展協會原會長張偉,因在環保工作中的突出成績,榮獲成都市“十佳環保衛士”稱號,成為“十佳”中惟一的一名在校大學生,並受到成都市市委書記李春城、市長葛紅林等領導的高度讚揚。

3. 請保留最後的生態江——怒江

怒江是我國具有重要生態意義的河流,也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在怒江進行梯級開發,對整個怒江流域各方麵的影響都可能是巨大的。特別是怒江中遊以上地區,我國科學家尚未進行過深入細致的科學考察,特有的原始生態一旦改變,將再也無法考證。

怒江峽穀是世界上著名的峽穀,其連續深邃的峽穀形態以及穀地湍流的水流流態,使之在世界大峽穀中占據重要位置(有可能成為第二或第三大峽穀),因此是世界級峽穀旅遊資源。水電站的建設,將極大地降低其品質和作為旅遊資源的價值,也將使之和長江、瀾滄江一樣,喪失其獨特性、真實性、自然性和完整性。原始的自然景觀也將不複存在。

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是2003年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的,其位於滇西北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並流區域內,分為高黎貢山、白馬—梅裏雪山、紅山、納帕海、哈巴雪山、老窩山、老君山和雲嶺8個片區。其核心區在海拔2500米以上,緩衝區在海拔2000米以上,怒江流域涉及高黎貢山和白馬—梅裏雪山兩個片區。

怒江中下遊海拔2000米以下河穀和山坡原始植被,多為耕地或次生灌叢、草坡替代,一些河穀殘存有原始植被。這些植被現雖然遭到破壞,但仍有良好的自然恢複能力。江水截流,大山開鑿後,植被的恢複將無法實現。怒江流域和瀾滄江流域的野生稻,是我國目前僅存的一個麵積最大、分布最廣、類型最多樣化的疣粒野生稻中心,怒江兩岸有獸類154種、鳥類419種、兩棲類21種、爬行類56種,昆蟲1690種。怒江共有土著魚類48種,特有屬1個,特有種類17種。

當然,由於各種原因,生活在怒江流域的各族人民的生活目前還很貧困,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但作為最後的生態江河,作為一條國際河流,我們懇請專家、學者和規劃設計部門,在開發怒江水電資源時,必須依法盡快請科學部門,而不是水電規劃部門,開展怒江流域水電開發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認真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

怒江應作為一條生態江河予以保留,中央政府應該承擔保護自然河流的成本,根據放棄項目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給予怒江等受影響地區合理的財政補償,支持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副會長、著名歌唱家鬱鈞劍提出:請保留最後的生態河。鬱鈞劍說,目前在世界上保持原始生態的江河幾乎沒有了,在中國也僅剩兩條: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可是最近怒江流域也要進行水電開發了,為此我們心急如焚。他的呼籲得到了關注自然、關注生態的62位科學、文化藝術、新聞、民間環保界的人士:唐孝炎、王金南、牛文元、李皓、蘇叔陽、張飆、張抗抗、徐剛、關牧村、盧奇、李琦、甲丁、劉全和、劉全力、趙忠祥、宋英傑、田山川、鄧佳、梁從誡、王燦發、楊欣、郝冰、廖曉義、汪永晨等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響應)

一、當你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之後,那麼你的實際行動又是怎麼樣的呢?

二、地球上居住的人口越來越多,她需要人們的嗬護,需要你和我的幫助。下麵26條是為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可以做的事情,在其中你已經做了的事情上畫個“√”。

嗬護地球,環保從我做起

1. 在房前屋後種樹和花草■

花草樹木是我們的綠色工廠。據統計,一棵50年樹齡的樹,可累計創造約20美元的價值。樹木為我們提供新鮮空氣、調節氣候,也為動物提供棲息場所。

2. 多用回收材料製成的產品■

你是否知道用再生紙做的衛生紙、報紙、紙巾以及學習用紙?是否知道廢燈泡可以做瓷磚,舊輪胎可以做澆水用的軟管,回收的塑料瓶可做庭院用具?要注意看有沒有回收符號,做一個精明的買主。

3. 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是每個人的義務。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在外吃飯不要鋪張,吃不完的飯菜一定要打包帶回家。

4. 拒食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也是地球上的成員,更是我們棲息地環境好壞的一個標誌。善待它們,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5. 請多用手帕,少用餐巾紙■

少用餐巾紙是拯救森林行動的一部分,你會在不久的將來看到,因為你,這一點小小的改變,世界會多一片綠色,小鳥會多一片空間。

6. 隨手關閉水龍頭■

滴漏的水哪怕是涓涓細流,一天累計下來也會達到200升!隨時關緊水龍頭,別讓寶貴的水空流。

7. 要合理地買東西■

當你購物時,要少買有多層包裝的東西,盡量買大包裝的物品,這既可以少上商店又能少扔包裝袋。

8. 慎用清潔劑■

家裏用的各種清潔劑,對我們的水資源危害極大。而肥皂是完全由天然材料製成的,排放後很快可以降解。洗衣服時,請選用無磷洗衣粉。

9. 與鳥共進早餐■

關照鳥類既可以免除蟲害,又能將大自然的美引入你的家庭。可以用能回收的牛奶盒、塑料食品盒、中空的木頭做鳥的食物盒。一旦開始喂它們,就要做好喂一冬天的準備,因為它們會依賴上你。千萬不要將鳥關在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