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個性天空 11. 麵對愛說謊的孩子
孫 豔
案例背景
小B是個愛說謊的孩子。去年我剛接班,上任班主任就告訴我,小B最愛說謊,十句裏難有一句真話,而且屢教不改,無藥可救。我當時心想,未必如此吧!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證實了上任班主任所說不假。這個孩子學習不認真,成績差,喜歡在社會上遊蕩,沾染上不少壞習慣。如果做了錯事,找他談話,他滿口全是謊話。當你查證後給他指明,他要麼立刻又找出新的托詞,要麼就一聲不吭,任你說得口幹舌燥也無動於衷。看來“直接批評教育”的藥方對他已毫無效應。要治他的病,隻有等待機會,另覓“解藥”了。
案例過程
一天早晨檢查作業,我發現他竟一字未寫。詢問他原因,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昨天晚上我爸爸媽媽吵架,我哪裏還能做作業。”看著他那可憐的樣子,我相信了。當看到他雀躍著離開辦公室時,我起了疑心,難道……我立即與他父親取得聯係,果然又是徹頭徹尾的謊話。我怒火衝天,這孩子簡直到了“謊迷心竅”的地步,竟連父母的形象也不顧了。
怎麼辦?找他來訓斥一頓?據以往經驗難有效果。找家長?若因此遭打罵,對抗心理更為嚴重。我冷靜下來,苦苦思索,決定將錯就錯,對他進行迂回教育。
我再次與他家長聯係,商量了一個對策。放學時,我寫了一封信要他帶給家長。信中我批評了他父母因吵架影響了孩子學習,希望他們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把信的內容告訴他,並要求他明天帶來家長的回信。
不料,第二天他把信帶了回來,並告訴我他父母昨天回老家了,要下星期才回來。我心中一陣揪痛,恨不得當場戳穿他的謊話。然而我還是竭力克製了自己的情緒,壓了壓火氣,我什麼也沒說,隻看著他,心裏琢磨了很久,緩緩地說:“那麼,以後再說吧。”
第二天作文課,我布置了一篇想像作文,作文的題目是《一封信》。給出的材料就是類似發生在小B身上的故事。要求孩子們發揮想像:猜猜說謊的學生拿了老師的信後會發生什麼故事。
在看完學生五花八門的故事後,我翻開真正主人公的作文。他寫得很認真,用“這個學生”代替了說謊的孩子,並寫清了事情的真相,最後他寫道:“這個學生真心感謝老師,是老師使他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請老師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撒謊了,一定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看罷作文,我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在他的作文本上批了三個字“我相信”!
案例反思
麵對問題學生,教師要講究教育智慧。假設老師當時沒有克製住一時的氣憤,當麵戳穿小B的謊話,嚴厲斥責,叫來家長,那結果也許會完全不一樣。叛逆的小B也完全有可能破罐子破摔,甚至在日後更肆無忌憚,變本加厲。此時,老師的迂回進攻、以柔克剛、以柔攻心,其效果遠遠勝於針鋒相對、劍拔弩張。
班主任工作不可避免地要麵對形形色色的問題,就像從A城到B城的途徑往往不止一條一樣,教育的方法也絕不會隻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