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心靈交融 5. 模擬體驗撥動愛的琴弦(1 / 1)

二 心靈交融 5. 模擬體驗撥動愛的琴弦

李海娣

案例背景

開學初,學校招聘了一名後勤人員——一個腿有殘疾的人。放學的時候,有幾個學生一看見他就起哄譏笑,模仿他一瘸一拐走路的模樣。這一幕恰好讓我看見了,我心裏特別難受,真想上前狠狠地把他們批評一頓,可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生也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於是我若無其事地走到孩子們的身邊。

案例過程

孩子們一見到我,都親熱地向我問好。我微笑著說:“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好不好?”孩子們一聽,可高興了!我首先宣布了遊戲的規則:參加遊戲的人要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後比比誰最先繞過障礙到達目的地。遊戲開始了,我特意讓那幾個嘲笑殘疾人的學生先參加遊戲,他們高高興興地出發了。可事實上,這個遊戲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什麼都看不見的情況下,他們經常會碰上障礙物或者迷失方向。有個孩子落後了,一著急不小心摔倒了,我和旁邊的孩子都急忙跑過去把他扶起來,關切地問:“沒事吧,還繼續遊戲嗎?”他點點頭說:“繼續!”最後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在孩子們做完這個遊戲後,我讓大家坐在我身邊,讓他們說說自己參加這個遊戲的感受。孩子們告訴我:“蒙上眼睛我們什麼都看不見,心裏覺得很害怕、很孤獨、很無助,一不小心就會摔跤、碰壁,後來有朋友幫忙了,心裏才覺得踏實了。”我抓住時機接著說:“這個遊戲讓大家扮演了一個盲人的角色,體驗了一回盲人的生活,那你們再說說殘疾人的生活幸福嗎?他們最希望得到什麼?假如你是一個殘疾人,有人傷害了你,你會怎麼想?”這些問題讓孩子們開始思考了。有的說:“一個人的身體有了殘疾,內心一定很痛苦,生活上肯定會遇到很多不便。”有的說:“殘疾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希望有人來幫助他……”在孩子們議論紛紛的時候,我發現那幾個嘲笑殘疾人的學生悄悄地低下了頭,他們後悔地說:“平時我們老嘲笑殘疾人,他們的內心一定受到很大的傷害,我們真不應該這樣做,以後我們要學會幫助殘疾人,讓他們得到更多的愛。”我聽了高興地說:“其實你們都是懂禮貌的孩子,尊重殘疾人並去幫助他們,這一定會讓你們從中感受到快樂的。”瞧,巧妙的模擬體驗,就讓學生認識到了自身行為的錯誤,遠勝過言辭激烈的批評。這一觸摸心靈的情感體驗,不但使學生真正受到了教育,還撥動了他們內心愛的琴弦。

案例反思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這裏有陽光有雨露,有風霜有雨雪,有花香有鳥語,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作為班主任要教育好學生,必須善於觸摸孩子的心靈,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性,去努力挖掘他們的善良本性,發揮他們自我教育的潛能。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學生發生了道德偏差時,我從他們的心靈著手,喚醒他們內心深處向上向善的本性,喚起他們心靈深處自我矯正的願望,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