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心靈交融 12. 身教的效應
田茂莉
案例背景
二年級第一學期開學沒多久,班裏就出了一件事:小周的外套被剪了一個方形的口子,有巴掌大。事發當天,我正好外出學習。第二天,小周的家長到學校向我反映情況,我才知道。我原以為,事情發生在教室裏,應該會有同學看到,所以我就直接到班上當眾詢問,沒想到,竟然沒有目擊者。但是,學生反映了一個重要的情況:一個叫小羅的男同學,在事發當天曾經和小周發生過激烈的爭執。經過簡單的詢問和調查,小羅承認和小周吵架,但一直否認剪爛了小周的外套。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開始感到頭痛了,怎麼辦呢?
案例過程
我本想狠狠地批評小羅一頓,或者到班上對全班同學進行一番“洗腦式”的說教,但是轉念一想,嚴厲的批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沒有針對性的教育也不是教育的良方。可是,這樣毫無頭緒的調查,實在是無從下手。不查,又沒法向學生和家長交代……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通常學生犯了錯誤,總是很後悔的,但是又因為擔心受到老師甚至家長的批評,不敢承認。老師隻要通過一些勸導,然後承諾保密,應該會有效果。
我利用班會課,組織同學們討論:
1.如果是我的衣服被剪爛了,我會怎樣?
2.如果誰做了這件事,不勇於承認,這是一種什麼行為?發展下去後果會怎樣?
3.如果犯了錯誤現在該怎麼辦?
然後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紙條,告訴同學們:如果你沒剪爛小周的外套,便在紙上寫“我沒有”三個字及自己的名字,如果你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便寫“我錯了”。寫的時候不準互相看,老師一定做到絕對保密,也絕不追究,隻要你們以後下決心改就行。
我以為這樣做會有好效果,可等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那些紙條時,我一下子傻眼了,上麵全都寫了“我沒有”三個字,看來這一招失靈了。我冥思苦想,又想到了一招——“美麗的謊言”。我在班上宣布:老師已經從同學們交上來的紙條上發現了重要線索,已經知道是誰做的了,如果你願意主動承認的話,下課後悄悄到辦公室來找我,老師是會原諒你的,要是他還是堅持說謊的話,老師隻能把他交給家長處理了。我自以為這回肯定能有收獲,但是,整整一個上午過去了,還是沒有人來找我……
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親身經曆的一件事。“言傳身教”是教育家們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我決定做最後的嚐試,盡管在遭受了前兩次的“打擊”後,我已經不敢抱很大的希望。
第二次班會課上,我對同學們說:“這節課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十幾年前,有一個小女孩,她學習成績很好,深受老師的喜愛。一天放學後,她和另一名女同學在校園內追逐打鬧,不小心把一塊石頭打在了教室的玻璃窗上,玻璃雖然沒有碎,但卻出現了幾道裂痕,她嚇得轉身就跑,幸虧沒人看見。第二天上學,同學們都在議論那塊玻璃,她很想承認,可又沒有勇氣。於是這件事成了她的一塊心病,她時常為此感到內疚。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小女孩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仿佛又看到了那塊被她打裂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