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家校溝通 1. 一次別開生麵的家長會(1 / 1)

四 家校溝通 1. 一次別開生麵的家長會

沈 波

案例背景

開家長會是班主任經常要麵對的一項工作。很多班主任都經常想開一個別開生麵的家長會,可常常會碰到一些尷尬的場麵:教師一言堂,家長正襟危坐,結束的時候很多家長想跟教師交流,可由於人太多而作罷,往往就悻悻然走了。最近,我嚐試用一種新的辦法來召開家長會,事後覺得效果特好。

由於我所在的學生家庭情況比較複雜,很多家長都上夜班或者忙於做生意。如果我們統一規定一個時間,使很多學生的家長感到左右為難:想來學校了解一下孩子的近況,又由於工作的原因而無法到達。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參加我召集的家長會,我們決定分批、分時間召開家長會。

案例過程

在開家長會前,我預先做好調查工作,詳細詢問學生的家長在什麼時間休息,然後決定分幾塊時間來召開。統計的結果,集中在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我們就決定分這三個晚上來召開。

在開家長會的具體過程中,由於家長的數量不是很多。我們將教師在上麵上課,家長做學生的形式改為教師坐在家長中間,先到的先聊,後到的後聊,也不會因為遲到而使家長感到難為情。在具體聊的過程中,就一個實在性的問題讓幾個有同感的家長發表意見,各個家長說自己的做法、心得,場麵很熱烈,效果也顯著。等家長基本上到齊了,教師再提幾點統一的要求和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整個過程氣氛活躍,到的家長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就是教師與個別家長聊天的同時,其餘的家長也不空閑,找幾個有同感的家長互聊,相互探討教育子女的心得。整個場麵是互動的,不僅有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有家長和家長的交流,也有家長群體和教師的交流,整個交流場麵是多角度、多層次的。

幾個晚上的家長會,雖然主題是同一個,但由於麵對的是具體的個體,在聊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更改,比如第一個晚上由於孩子的素質較好,談的重點是關於上中學的問題。第三個晚上來的家長較多,談的重點就不是一個了:怎樣與孩子交流,怎樣輔導孩子的功課等等。三個晚上下來,雖然老師很辛苦,但家長的到會率很高,全班43個人,到會的40人,到會率達93%,我又采用電話聯係的方式通知其餘三個同學的家長,讓家長知道我召開這次家長會的內容和目的。

案例反思

家長會的召開,也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家長,讓他們有選擇的權力。讓家長在心裏認為教師是真正為他的孩子著想,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現在出現的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很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從家長的實際出發,一味地從我們教師的角度要求他們怎樣配合。

采用聊天的溝通方法,讓家長在沒有拘束的情況下,暢所欲言,真正起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目的。而且由於是開放式的家長會,家長交流的渠道也很多,能更好地學習其他家長的經驗。當然,我們要開好一個家長會,所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這隻是一個開頭,如何讓家長通過家長會不隻是了解孩子的近況,更多的是學到一些育人的知識,這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