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家校溝通 2. 家訪不是告狀
薑 敏
案例背景
“老師,成成的家庭作業沒有做。”“成成的課堂作業也沒做完,他還破壞了紀律。”麵對課代表的告狀,我心存疑慮:成成怎麼了?為什麼經常不完成作業?我決定去家訪一次。
案例過程
下午放學,我來到成成家,剛剛介紹完我是成成的班主任,成成的父親就大罵自己的兒子:“沒出息,又在學校惹禍,讓老師找上門。”見此情景我非常尷尬,真不知說什麼好。哎,真是,這家長還沒問明白老師的來由,就大罵兒子,把我的家訪當做是來告狀。我不禁想起,成成平日在學校犯錯,老師要找家長,一向倔強的他就怕得要命,甚至會苦苦哀求。麵對這種情況,我沒敢說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卻撒謊說是來給孩子補課的。並且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表現挺好的,能尊敬老師,樂於助人,勞動積極,最近學習也在進步,隻是知識基礎不太紮實,所以我來給他補補課。聽了我這番表揚,這位粗暴的父親轉怒為喜,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沒文化,又沒有固定的工作,回家既要當爹又要當娘,所以脾氣不好,教育孩子更多的就是簡單的打罵。我的心猛的一顫,難怪成成平日遲到,不完成作業,隨心所欲,原來是受家庭的影響。我如果早些了解這一切那該多好!這孩子不僅需要傳授知識的老師,更需要老師慈母般的愛啊!我暗暗自責起來,自己是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幫助教育孩子。於是,我把孩子拉到跟前,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要好好聽爸爸的話,多幫爸爸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同時還要認真學習,及時完成作業。並且還勸說他爸爸不要經常打罵孩子,要多看到他的長處,多關心孩子。最後,我為成成補了課,家長和孩子都很感激。
案例反思
家訪不能是簡單地告狀,也不隻是簡單地要求家長管一管自己的孩子,應該多向家長表揚學生在校的優點,了解學生在家的長處。因此,家訪既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更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感情投資,它可以加固家庭、學校之間的橋梁,縮短教師和家長的距離,拉緊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關係,共同擔負起培養學生成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