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家校溝通 3. 愛要讓你看見
陳 欣
案例背景
暑假的一天,琳的母親打來電話,告訴我琳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麵,一邊大哭,一邊大叫:“你們是天底下最壞的爸爸媽媽!”已經整整一個下午了,父母怎麼勸也沒有用,隻能向老師求助。
我放下電話,立刻飛快地騎車趕往琳的家,心裏卻百思不得其解:琳才二年級啊!雖說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孩子,但非常懂得待人接物的禮儀,對於長輩也很有禮貌,應該不至於有那麼激烈的行為啊!其中究竟會有什麼秘密呢?
案例過程
來到琳家,果然,琳在房間裏大叫著,琳的父母在客廳裏愁雲滿麵地坐著。我敲了敲琳的門,告訴她我來了。她說,叫她的爸爸媽媽到廚房去,她才開門。
我們按照她的要求做了,琳終於讓我進了她的房間。一開始,她怎麼也不肯說話,我費了好大一番工夫,琳才從自己的小抽屜裏拿出一本小本子,打開一看,裏麵記錄的內容真是我怎麼也想不到的:
12月6日:媽媽說好叫我做5道習題,可是我做完後,她又讓我再做5題。
12月9日:媽媽當著趙阿姨的麵,說我平時很不聽話,她喜歡趙阿姨的孩子。
…………
天啊!這裏記錄的竟然都是孩子對於父母的不滿!而且已經記錄了半年多了!最後的一頁上淚跡斑斑的,顯然是今天寫的:
7月22日:媽媽說給我一個帶鑰匙的小抽屜,可是她居然有鑰匙,她還看了我寫的日記!
一切都明白了,原來,這座“小火山”已經醞釀了那麼久,隻是今天爆發了!
琳還在邊上抽泣,看來她是需要好好發泄一下了。我拍著她的肩膀說:“原來爸爸媽媽做了那麼多過分的事情啊!”琳一聽,大哭起來,對著我訴說自己的委屈。我一邊表示自己的支持,一邊安慰她。見她發泄得差不多了,問:“那你覺得他們真的不愛你嗎?”
“是的!”琳回答得很幹脆。
“那你今天跟我回家吧!”我緊接著說。
“不要。”琳不由自主的回答連她自己都覺得意外了,而我卻暗暗高興。
“那你今天怎麼辦?”我不動聲色地問。
“最多我不去理他們,他們也不要來理我!”琳還是氣鼓鼓的。
“那我幫你去買點點心吧!不然你會餓壞的!”
“謝謝老師!”看得出琳很感動。
我出了房間,帶上門,琳留在房間裏看書(她是個標準的“書蟲子”)。我暗示琳的媽媽悄悄跟我下了樓。
去超市的路上,我把情況跟琳的母親進行了交流,她很震驚,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管教會帶來孩子對她的反感;她很委屈,她著急地向我表達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她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我建議她,晚上用遞紙條的方法試著跟女兒交流,要記得,要耐心地溝通,別把她當孩子,用平等的語氣向她進行解釋。
回到琳家,我把點心拿到琳的房間,說好明天再來看她。
第二天,琳主動打電話給我,說我不用去她家了。我知道問題大概已經解決了,可還是裝作很意外的樣子,問她為什麼?她說,昨天,爸爸媽媽給她寫了好多紙條,塞進門縫,媽媽還給她看了自己的隨筆,裏麵寫著她出生以來的一些事情……琳滔滔不絕地說著,我可以想像她眉飛色舞的樣子。最後,她很靦腆地說:其實,我覺得爸爸媽媽還是愛我的。我表揚了琳,說她很善於觀察,能夠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很聰明,懂得跟父母交流。琳很高興,說她今天打算把自己寫得好的日記拿給爸爸媽媽看!琳與她爸爸媽媽的矛盾終於化解了。
案例反思
琳的問題其實很普遍,隻不過有些孩子沒有那麼敏感,或者還沒有到“火山爆發”的地步吧!父母把自己對子女的愛看成是天經地義的,認為是無可厚非的,可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束縛,造成了孩子的反感。有句歌詞叫“愛要讓你看見,心要讓你聽見”,我覺得很有道理。父母不能讓自己的“愛”和“嚴”在孩子的心理天平上失衡,同時,更應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平等地對待他們。
作為一個班主任,我無法代替父母或孩子,完成他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我隻能成為其中的橋梁。我覺得,在這件事情當中,就是因為我嚐試著站在了琳的立場上看問題,才能夠換來琳的信任。也因為我並沒有為琳的父母說一句好話,隻是讓琳進行了發泄,倒讓琳真正放鬆了。同時,這樣的問題也可能出現在我和學生之間,看來,“溝通”真是不容小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