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家校溝通 13. 孩子,你的壓力是我心中的痛
朱一花
案例背景
時下,有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愈演愈烈,不僅耗費巨資和時間陪孩子去學美術、書法、鋼琴、舞蹈等,還要陪孩子做作業。
孩子在學校經曆了一天的學習,到家裏還要在家長的監控下做作業。有的家長不但要孩子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給孩子加壓加量,讓孩子完成自己為孩子買的各種輔導資料……欲速則不達,孩子在家長的“威逼”之下漸漸“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和學習的樂趣。
案例過程
晟是我們班的班長。他是我們班年齡最小,各方麵素質都很不錯的孩子。隻要學校裏有什麼活動,他總是一馬當先。他有一個嚴格要求他的媽媽。孩子非常懂事,每天做完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後,總是雷打不動地完成媽媽買的輔導資料。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強,書本上的知識幾乎是爛熟於心。我以前一直很支持他接觸一些課外的知識,但直到我發現他心中的苦悶後,我的想法有些動搖了。那是在去年學習了《蘋果落地》一文後,晟寫了一篇小日記,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媽媽,您知道嗎?其實牛頓的書本知識並不好,可是他很善於思考。他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研究出地球有吸引力。媽媽,就讓我到大自然中尋找知識吧!求求您了!”看到他的小日記,我震驚了!一個8歲的孩子竟然向媽媽發出了這樣的呐喊!這是一個怎樣的呐喊啊!我知道,他看過的書比班裏其他孩子都多,他的識字量全班第一。適當提高孩子的閱讀量,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但是,我從孩子的請求中,似乎看到了一個孩子的無奈,而這個無奈卻來自於母親對他的期望。母親隻是將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卻沒有真正考慮到孩子需要什麼!從孩子的懇求中,我也讀懂了孩子的心。是啊,孩子需要獨立地去思考,需要自我的空間,需要自由快樂的空氣……大自然中有許多美妙的音律、絢麗的景色,連大人都流連忘返,更何況孩子呢?
今年開學,他對我又說了這樣一句話:“老師,我媽媽老是說我的數學差,其實我覺得自己的數學並不差啊!”聽了他的話,我似乎看到了他母親那期盼的目光。我說:“你說得對,你的數學本來就不差!數學老師很欣賞你的!你媽媽是擔心你會退步啊!”我了解到,一向優秀的他,在母親麵前,有時卻連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了。他當著我的麵對母親說:“媽媽,我覺得你站在我身旁看我做作業,就像一隻老虎站在我身邊一樣!”我又震驚了!看樣子,媽媽站在身邊,已經無形中導致了孩子不能正常思維,而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答案可想而知。媽媽對孩子的高標準嚴要求,常常會令孩子難以喘息,他的大腦就會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狀態,因此往往不能正常進行思考。
在了解並認識到這一切後,我和晟的母親有了一次長談。我們最後達成了共識:適當減少孩子的作業時間,多騰出一點時間讓孩子去玩,去和夥伴們一起做遊戲,去大自然中享受新鮮的空氣;孩子做作業時母親盡量不站在他身旁,因為晟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很自覺,基本上不需要大人的提醒和管束。
我驚喜地發現,晟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各方麵表現也比以前更出色了。
案例反思
望子成龍的心態人皆有之。關鍵是怎樣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麵?應該把握一個怎樣的尺度?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權衡孩子所能接受和承受的限度。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教書育人,她還是溝通學校、社會、家庭的橋梁。怎樣和家長溝通,來尋求更佳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輕鬆地學習、快樂地學習和健康地成長,已成為擺在我們麵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