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家校溝通 12. 童心本無罪
付 娛
案例背景
剛剛撂下辦公室的電話,心情便變得沉重起來。電話中那位母親啜泣的聲音猶在耳畔回響。作為母親的我,理解她的苦衷:丈夫出國在外,女兒身體不好,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重擔都落在了她的身上。這些年來,孩子身體不好,三天兩頭上一次醫院。病得急了,就痛恨媽媽沒有給自己生一個好身體,竟要去死,母女的關係曾一度緊張。新接班主任的我好不容易幫助這位身心疲憊的母親做好了思想工作,沒想到又出了這事……
案例過程
女兒拿回家36元錢,說是發表文章的稿費。母親要看看她發表的文章,可她拿來的文章,作者的名字卻不是她。她向母親解釋說,用的是自己的筆名……作為母親,孩子的一舉一動怎能逃過她的眼睛!但為了不傷孩子的自尊心,她隻是假作歡喜地說:“好啊,咱們等爸爸回來,媽媽告訴他,這是他的女兒用勞動換來的!”
“老師啊,這孩子肯定是撒謊了,這錢是從哪來的啊?若真是偷的,我可……”
安慰了這位傷心的母親,我開始思考怎樣調查這件事。開誠布公地談,顯然會傷害這個飽受折磨的孩子,而且她還會記恨她的母親!
利用一節自習課,我把她叫出來,興奮地對她說:“聽說你的文章發表了,你的母親高興極了!特意打電話向我報喜。太好了,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快,把文章拿來,讓我們全班共同分享!”她有些發窘,說:“好的,不過我用的是筆名,而且不知是哪期報紙。”“這好辦,樓上圖書室裏有報紙,一定能找到。”我領她上樓,不經意地問她:“聽說還有稿費,不知怎樣去取呀?”“是我媽媽幫我上郵局取回來的。”顯然,她在撒謊!在圖書館裏,她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我靜靜地望著她,等著她向我說出真相。果然,她慢慢地走到我身邊說:“老師……”話剛一開口,淚水已滾落下來:“我錯了,我不該騙您和媽媽。實際上,我是想讓媽媽高興才這樣說的!”“那,錢又是怎樣來的呢?”“那是上次返回的上機費!”望著淚流滿麵的孩子,我竟第一次不知用什麼話來教育她。我可以想像得出,孩子拿到這些錢時是怎樣地滿心歡喜地策劃給媽媽一個驚喜的。童心無罪!麵對一個想給母親帶來快樂的孩子,你有什麼權力責備她?
我把手放到她的肩上,告訴她,她沒有錯。可是如果媽媽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豈不是空歡喜一場?那時,媽媽會多傷心啊!她哭得更傷心了,淚水打濕了她的前襟。我輕輕地攥住她的手,告訴她要彌補過失也很簡單,隻要真的發表幾篇文章就行了。當然這件事應該向母親坦白,要敢於向母親承認錯誤,母親會原諒她的。我撥通自己的手機,遞給她……從她的手上接過手機,我聽到了一個母親的笑聲……
案例反思
這個孩子現在已經健康地成長了,再沒有要死的念頭了,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現在已經很融洽了。這位母親見到我不再訴苦了,取而代之的是燦爛的微笑。事情過後,我曾設想過,如果我采取其他做法,會不會有這樣的收效?在這件事的處理中,我沒有給她冠以“撒謊”的頭銜,也就給了她自己改過的機會。記得有人說過,孩子所犯的任何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學會原諒,有時候不僅僅是給學生機會,也是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童心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