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綿綿愛心 1. 把責備隱藏在玩笑背後
金 瑩
案例背景
我班有一個小女孩叫張可可,長得漂漂亮亮,卻有一個壞習慣,做事總是馬馬虎虎。連寫自己的名字也常會漏掉中間一個字,常把它寫成張可。許多任課老師也常常向我談起這件事。我想,雖然現在是二年級,小女孩心裏也許在想少寫一個字省事,但這種行為多少有點不嚴肅,而且長此以往會養成壞習慣。
案例過程
一天,上美術課,我做了一些指導以後,就讓全班小朋友照著黑板上的示範畫學著畫。快下課了,同學們都把畫好的畫交了上來。我故意把張可可的畫抽了出來進行講評:“這幅畫畫得真棒!”接著又說:“請張可同學站起來。”隻見張可可喜滋滋地站了起來,她滿臉高興,等待著老師的表揚。沒想到我說:“張可可,你怎麼站起來了?”“張可就是我呀,老師。”我笑容滿麵地說:“張可可就是張可可,張可就是張可,你可不要冒名頂替呀,希望你好好學習張可的畫。”全班哄堂大笑……
下課後,我又特地把張可可叫到身邊說:“可可啊,多好聽的名字,你怎麼老是丟下一個‘可’字呢?”可可聽了我的話說:“今後,我再也不粗心了,老師。”我說:“這才是聽話的好孩子。”
自從這次事情過後,張可可馬虎的毛病改了不少。我想,有時開個玩笑,也會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小朋友。
案例反思
可可再也沒有犯過此類錯誤,不難看出,老師達到了教育目的。細細想來,老師的這個玩笑不僅能誘發學生通過自省,認識自己的過錯,完成自我教育,而且不丟學生的麵子,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這種批評方法幽默、風趣,它把責備隱藏在玩笑背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批評,解決問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老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時,他也時時記著:不能讓孩子那種‘成為好人’的願望火花熄滅,而應充滿情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