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情感風鈴 4. 懷點私心又何妨
徐誌成
案例背景
學校組織班級籃球比賽,結果對方以一分之差敗給了我們的班級。然而,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比賽結束的哨聲剛停下,兩個班級的學生就你一言我一語地打起了嘴仗,慢慢地發展到你推我搡的地步。見狀我大喝一聲:“你們想幹什麼?”這一聲吆喝也真管用,吵鬧的雙方一下子停了下來,我乘機把我班的學生帶出了球場。事後,對方班級的班主任責怪我偏袒本班學生。
案例過程
一場籃球比賽的結果,不僅引發了兩班同學之間的吵鬧,而且還引起兩個班主任的矛盾,我思來想去,都覺不好。我回顧了一下當時的情景,當時對自己的學生的確偏袒了一些,但我感覺這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問題。但班主任之間應該開誠布公地交流一下,避免影響今後的工作。好在這個班主任,剛分配來校時還是我帶的徒弟。
下班前,我主動找她。我說:“晚上有安排嗎?如果沒有,我這裏剛好有兩張音樂會的票,我們一起去聽音樂會好嗎?”此時,隻見她有點拘謹的樣子,我說:“大概是為了比賽後的事生我的氣吧,算了算了,是我不好。”說著我友善地拉了她的手說:“走,我請客,到外邊去吃點點心,一塊去劇場。”她見我這樣熱情又真誠,不好意思了,於是,我倆就一起走出校門……
離音樂會開始還有一段時間,於是,我與她說起了這件事。我說我當時的做法是有點私心,然而要做好一個班級的班主任,應該讓全班學生都感到班主任是他們的主心骨,是他們的靠山。
其實很難想像,一個從來感受不到集體溫暖的學生,他會自覺地維護這個集體的利益,一個從來沒有感受到老師的關愛甚至覺得老師對他冷漠的學生,他會去聽從這個老師的教導。正如一個小孩,當他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他是多麼希望得到父母的嗬護和幫助啊。如果這時的父母不給以必要的嗬護,他如何能感覺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來自父母的關愛呢。他可能會覺得爸爸媽媽並不喜愛自己,從而慢慢地與父母淡漠。同樣的道理,一個生活在異國他鄉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是希望得到來自祖國親人的幫助的,如果這時的祖國對他的請求無動於衷,他是不會對這個祖國懷有多深的感情的。
最後,我還說,這絕不是我倚老賣老。這實實在在是我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的體會。對自己班級的學生懷點私心不僅應該,而且有時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不是毫無原則的偏袒。學生之間吵鬧時,不一下子製止,後果不堪設想。
聽了我的一席話,她理解了我的做法。此時,音樂會的序曲開始了,我與她高高興興地就座,欣賞一場難得的音樂會。
案例反思
作為一個班主任,對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學生應有深厚的感情,在處理班集體或本班學生與外界關係時,應時時注意維護班集體和本班學生的正當利益,感情言語上也不妨有所偏向,用這來團結這個集體的成員,培養學生的集體情感,形成一股凝聚力。這樣學生也容易把班主任看成他們中的一員,聽從班主任的教導。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自覺地維護本班的利益,珍惜本班的榮譽。以後他們走上了社會,也就會自覺地維護本單位、本社區的利益,在國際上也會自覺地維護本國的利益。
當然,對本班學生懷點私心,並不是主張包庇、縱容自己的學生,放棄公平公正的原則。在本班內,對所有的學生應一視同仁、公平相待。在對待本班學生與外班學生的矛盾時,一定要掌握分寸。我們隻是主張在言語態度上有所傾向,並不主張在處理結果上有失公允,以免對外班學生造成傷害。過後,對自己的學生,一定要把道理講清楚,對存在的問題,一定要明確指出,嚴肅批評,以利於今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