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情感風鈴 5. 引導孩子看電視
陳 雁
案例背景
常聽很多家長說:孩子在家一心隻想看電視,管也管不住。的確,電視能對孩子產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孩子也能從電視上學到很多知識。但是如果看電視不養成好的習慣,對電視節目來者不拒,不加選擇,電視對孩子的負麵影響將是很大的,有的孩子會耽誤學習,有的孩子會過早成人化。怎樣才能揚長避短呢?
案例過程
我想:現在是信息社會,如何指導孩子看電視,讓他們在看電視中學會選擇,學會節製,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堵是堵不住的,應該采取積極引導的辦法。
我的做法:
1.引導學生有選擇地看電視。
每周我都要看《廣播電視報》,對適合學生看的節目心中有數,然後介紹給學生,告訴他們哪些節目好,好在哪裏,對自己有什麼用處,看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為了使學生不錯過好的節目,我們班的黑板報設立了“推薦節目”版塊。比如中央一套的《動畫城》、《大風車》等都是孩子愛看的節目,而且這些節目播出時間正好在學生放學後。至於多數娛樂性的電視節目,隻適合成人看,這一點一定要對學生講清楚,使他們明白,看電視不能和家長攀比。
2.布置任務看電視。
好的電視節目可以補充課堂教學,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知識,為孩子的發展提供營養和幫助。我給學生布置了任務:每看一次好節目都要把自己的收獲記下來,晨會上說給大家聽。剛開始,學生隻能複述動畫城裏主持人提的簡單問題,時間一長,孩子們說的越來越多。班裏每周舉行的《我看電視》大討論是大家所盼望的。學生們比以前能說了、會說了。通過交流,大家知道了“誇父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從《奇思妙想》中感受到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從“這裏有誠實,也有狡詐,有糊塗的智者,也有聰明的傻瓜”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看了《探索與發現》,更多地了解了祖國的悠久曆史和文化,飽覽了更多的名山大川,知道了眾多的名人軼事,談起祖國的文明與發展如數家珍……他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關鍵是這些知識是在快樂中學到的。因為有了《我看電視》的討論,學生們懂得了要看合適的節目,看電視也認真了,也樂於談論電視了。一段時間後,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提高,寫起作文來也妙語連珠。
3.為我所用演“電視”。
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沉澱、積累後,就有了一種展示自我的欲望。於是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模仿李詠的《幸運52》,舉行猜字謎、猜成語的遊戲;模仿《挑戰800》,舉行辯論會;模仿月亮姐姐開展講故事比賽;學了《猴王出世》後又學田元連的評書《西遊記》;《將相和》也被搬上了“舞台”……雖然,他們的表現還略顯稚嫩,但誰能說這些尖尖小荷來日不會成為濃蔭一片?以前的班會是我這個班主任的一言堂,現在每個學生都願意在班會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元旦、六一的聯歡會學生們自行組織,排演的節目還真是像模像樣。可見,電視節目教給了孩子們很多很多……
現在,電視已經成為我們課堂的拓展和延續,成為我和學生們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
由於我在對孩子們喜愛看電視這個問題上,采取積極引導的方法,讓孩子們在電視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分析選擇訓練了他們的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模仿表演能力並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案例反思
大禹治水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當斯之時,四瀆未通,洪水為害;禹乃決江疏河,通之四瀆,致之於海,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順流,各歸其所,然後人民得去高險,處平土。”如果像大禹治水那樣積極疏導,定會使孩子從電視節目中汲取營養,健康成長。
在對待孩子們看電視這個問題上,也存在著“堵”與“導”的選擇。由此及彼,我們可以把“導”的方法移用到有益於他們成長的其他方麵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