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理解 4. 千萬不要成為孩子之間的“屏障”(1 / 1)

七 寬容理解 4. 千萬不要成為孩子之間的“屏障”

裘 雅

案例背景

上數學課的時候,小傑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小雲老是拿紙扔我,已經好多次了!”我看看小雲,隻見他瞪著小傑說:“是他用眼睛白我!”小傑連忙辯解:“我沒有,我隻是回頭的時候看了他一眼!”眼看下課時間快要到了,我連忙說:“小雲,你用紙扔小傑就是不對,違反了上課的紀律,下課到我辦公室來!”

案例過程

下課了,我回到辦公室,小雲還沒有來,一會兒,同學來報告,說小雲在用剪刀刻課桌,嘴巴裏還大叫著:“為什麼又是我錯,為什麼又是我錯!”小雲平時就是一個做事情很偏激的孩子,我一聽,連忙跑到教室,把他叫到了辦公室。

小雲來到辦公室的時候,手裏還緊緊握著剪刀,滿臉怒氣。我把剪刀從他手裏拿下來,給他搬了隻凳子,請他坐下,還用紙巾擦了擦他臉上的汗水,又給他倒了一杯水。這時,小雲的情緒已經有點安定下來了。

我問小雲:“你上課時是不是多次拿紙扔小傑啊?”“那是他用眼睛白我!”小雲激動起來。“那你就可以扔他嗎?”“反正是他在白我!”小雲還是不鬆口。這時,小傑也來了,他委屈地對我說:“老師,我真的沒有白他,我隻是回頭的時候看了他一眼!”“你就是在白我!”小雲指著小傑的鼻子又大聲叫起來了!

此時,我的直覺告訴我,小傑沒有撒謊,而我也從小雲的眼睛裏驚訝地發現了他對小傑的恨意!這怎麼會出現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呢?我趕緊支開了小傑,跟小雲作了個別交流。

小雲並不是一個很難溝通的孩子,談了一會兒,我就知道了一些情況。原來,一、二年級的時候,小雲和小傑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級時,小雲和小傑一起做錯了一件事情,結果,當時的班主任老師相信了平時比較乖巧的小傑,而把責任都推到了小雲身上,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從此,小雲和小傑的友誼破裂了,而且小雲偏激地認為自己受的批評都是因為小傑。從那以後,小雲就處處看小傑不順眼,有機會就跟他作對。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又問小雲:“那當時,小傑有沒有推卸責任,說那件事情不是他做的呢?”“沒……沒有!”小雲結巴了。他是個聰明的孩子,我沒有再多說什麼了,讓他回到了教室。聽同學說,第二天上午,他主動向小傑道歉了,兩個孩子又恢複了往日的友情。

案例反思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個判斷,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造成傷痕,形成隔閡。如果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能夠想到這一點,能夠把心態調整得公平一點,把問題想得清楚一點,小雲和小傑的友情就不會破裂。我們的無心之過,也許已經造成,或正在造成孩子心中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