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理解 6. 此時無聲勝有聲(1 / 1)

七 寬容理解 6. 此時無聲勝有聲

鄭冰芳

案例背景

學生玉向我報告說,她新買的一本《新華字典》不見了,而她清楚地記得曾在這本《新華字典》的背麵寫了一個“玉”字。這是一樁看起來很平常的“失竊案”,但它是否真的平常呢?

案例過程

我問明了情況後,讓玉先不要張揚,老師幫她找一找。

我來到教室,對同學們說:前兩天老師布置讓每位同學都買一本字典,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典拿出來讓老師檢查一下。

全班同學都把字典放在了桌子上。檢查中,我發現一名女生的字典後麵一頁寫了個“璧”字,而這顯然是在原來的“玉”字上麵改的。我當時遲疑了一下,這名女生頓時滿麵通紅。但我並沒有表現出什麼,而是繼續檢查其他學生的字典。

這名女生平時品德很好,我想這件事一定事出有因。後來我通過家訪了解到她家生活困難,母親臥病在床,購買一本11元的字典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而老師當時要求每個同學必須準備一本。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我自己花錢買了一本字典,並在最後一頁精心地描摹了一個“玉”字。然後,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宣布:玉同學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學揀到的。

數年以後,學生們都畢業了,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信,裏麵夾著11元錢。信裏,這名女生向我承認了錯誤,並衷心地感謝老師對她的愛護。

案例反思

在這一事件中,我沒對那位拿了別人字典的女生說一個字,但是教育行為已經完成了。老師從學生的表情中知道她已經知錯了。出於保護學生的目的,老師適可而止,沒有像通常所見的那樣非要搞個水落石出、殺雞儆猴,然後把不準偷拿別人東西的道理再重複一遍。無疑,老師的舉動對這個學生產生了終身難忘的積極影響。這是一種包含著濃濃的人情味兒的教育。

這是一種富有人道精神的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