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理解 9. 寬容的力量
劉雪梅
案例背景
我一直珍藏著一件禮物,一位學生送我的一張卡片。每次看到它,那一雙憂鬱而躲躲閃閃的眼睛,就進入我的腦海,讓我想起發生在班裏的故事。
案例過程
一雙小手不停地揉搓,眼睛裏藏著不安,她怯生生地問我:“老師,您找我有什麼事?”看著這個學期剛轉學來我班的她,我在心裏猶豫著,該怎樣詢問才能既不傷害她的自尊心,又能讓我了解事實的真相呢?近來,班裏一連幾天丟失了東西,我一直沒想到會是她,直到剛才班長氣呼呼地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的東西一定是小萍拿的。”我才開始對她產生懷疑。
“你怎麼知道?”
“我剛看見她手裏的筆和我的一模一樣,我問她,她卻說是別人給的。”
“有誰看見她拿了你的東西了嗎?”
“沒有。不過小紅前兩天買了一個改正液,不見了。後來小萍的同桌發現小萍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小紅認出是自己的,就拿了回來,小萍也沒說什麼。”
小萍平時就是一個比較乖巧的女孩,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也沒有窮到買不起學習用品的地步。帶著一絲懷疑,我針對班長所說的現象,去班上調查了一下。果然,很多學生都說有這樣的現象,隻是沒有人親眼目睹她拿了東西。由於沒有證據,大家當麵不好說什麼,可背後卻在議論紛紛。現在很多學生都不願意和她一起玩了。
於是,就出現了剛才的一幕。
我決定旁敲側擊,“你來我們班有一段時間了,還習慣嗎?”
“還可以。”
“和同學們相處得怎麼樣?”
“剛開始還蠻好的,可現在大家都不和我玩。”
“怎麼會這樣呢?”我故作驚訝。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裝出一副一無所知的樣子,可眼神卻是驚慌的。
“是不是你和同學鬧意見了?”
“沒有。”
“是不是你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大家對你有些意見?”我試探地問。
“沒有啊,我也不知道原因。”
“看來,一定是大家對你有誤會。那你試著和同學們溝通一下,了解一下原因,好嗎?”
“好。”
“近日來我們班丟了一些東西,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我再次試探。
“不知道。”她低著頭,小聲回答。看來從她口中是問不出什麼了,不過看她的樣子,我心裏已經有數了。
沉思片刻,我再回到班級,找了幾個在班上較有威信,以前常和她一起玩的女孩子。我詢問她們的看法,她們都表示不願意再和她一起玩,甚至有的還提出了“捉賊”計劃。我不同意她們的做法,而是告訴她們,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小萍是否能知錯就改。她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大家的排斥,而是寬容與幫助,作為同班同學,大家有責任去幫助她改正,讓她感受到集體的關懷,而不是讓她再一次犯錯誤。通過我的一番話,大家頓然醒悟。
在我的建議下,這幾個學生行動起來。有的主動陪她回家,有的下課邀請她一起做遊戲,有的故意在和她一起聊天時談一些類似事例的危害,卻又不點破。經過一段時間,小萍又和同學們打成了一片,班裏也沒有再出現類似的事件。
新年的時候,小萍在送我的卡片中寫道:“老師,我曾經犯了錯,卻沒有勇氣承認。謝謝你和同學們的寬容,讓我重新找回了自我。”
任何人都可能有缺點,作為各方麵遠不成熟的小學生,更是如此。小萍的轉變,既讓我體會到了教書育人的真正內涵,也明白了班主任的責任之大。
案例反思
蒙上灰塵的心靈需要小心嗬護。一張小卡片是一位特殊學生成長的記錄,更是老師愛心的凝結。對一位有不良習慣的學生,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班級多次發生失竊現象的情況下,我沒有正麵和小萍接觸,因為作為班主任既不能無端懷疑一個學生,也不能簡單傷害一個問題兒童的自尊。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動員其他同學以寬容的心態對待這位同學,促使她在寬容和諧的環境中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從而認識自身的缺點,改正不良習慣。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中,學生體驗到教師無聲教育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可以說,是寬容與愛,使這個問題學生體驗到人的尊嚴和價值的巨大力量。而寬容與愛,也體現了班主任教育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