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理解 8. 愛,不必藏在心裏
徐 瑤
案例背景
朋友的兒子南南在我所任教的學校讀書,一天,朋友問我是否能設法幫她兒子調個班。我詫異地問其緣由,她說,這個班的老師厲害,孩子害怕,做事縮手縮腳,這會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案例過程
為慎重起見,我分別找這個班的三位老師了解了南南的情況。三位老師一致認為,這個孩子各方麵表現都很好:上課聽講認真,寫字一絲不苟,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更為突出,講起故事繪聲繪色,大夥兒都樂意聽,絕對是一個聰明可愛、招人喜歡的孩子。我相信她們說的是實情,但我又追問了一句:“孩子和他的家長知道你們很喜歡他嗎?”
“這……這倒沒說過,他的父母跟我們接觸不多,而且交流很少……”
我想,這大概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後來,我在孩子的老師、家長之間進行了多次的溝通和反饋,在孩子、家長、老師之間終於搭起了一座欣賞、信任之橋,家長對孩子目前的狀況也滿意了。
案例反思
情感埋在心裏,雖然深沉似海,難能可貴,但孩子年齡尚小,他們自我認識能力較差,往往將成人的評價作為衡量自己能力的標準,需要教師時常坦誠地向他表達自己對他的愛。知道被愛,被欣賞,這往往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而好多教師隻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情感培養,如今為了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兒童,情感教育已成為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師生之間的愛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性情感,在未來教育發展中將愈來愈發揮它獨特的社會功能。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在個體的整個心理活動中起著調節、組織、導向和動力作用,它的發展對個體的認知、行為以至身心發展都有製約作用。
孩子從入校第一天起,對教師就抱有一種特殊的心態:崇敬、熱愛、親近。老師的注意與微笑就像溫暖的陽光。研究發現,孩子在感受愛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創造愛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夠從你的言行舉止感覺到你的愛,他就會感到自己被忽視,從而自卑、膽怯,家長也會覺得抑鬱。因此,我認為,大膽地告訴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對家長說“你的孩子很可愛,今天還幫小朋友係鞋帶,真能幹”……這些很重要。當家長及時得知孩子在校獲得老師的肯定與讚揚後,會自然地在子女麵前露出讚許之情,而這種感情又將會成為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同樣,作為家長,也應及時與老師溝通,讓老師更全麵地了解孩子各方麵的情況,這樣,老師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對孩子喜愛之情,而孩子也會逐漸消除對老師的畏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