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無聲的藝術 14. 廢紙足球(1 / 1)

八 無聲的藝術 14. 廢紙足球

呂同德 唐誌輝

案例背景

一下課,同學們就拿出我教他們用廢紙折的紙青蛙,一邊“呱呱”地叫,一邊比哪個同學的青蛙跳得高。為了在比賽中獲勝,同學們折了一隻又一隻紙青蛙,似乎每個人都要折出跳得最高的青蛙才罷休。結果教室裏到處都是撕碎了的紙青蛙。為了不挫傷孩子們的積極性,我隻要求他們注意衛生,把地上的廢紙撿起來。講過之後,接下去的兩天班內衛生還算過得去,可是到了第三天情況就糟了,地上的廢紙值日生撿都撿不完。我心裏很不好受,總不能因為玩紙青蛙就把講衛生的習慣給丟了吧!但又不能因噎廢食,總得想個辦法,既不取消玩紙青蛙,又可以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案例過程

我和同學們約好,下午第三節體育活動課組織足球比賽,可是到了中午才知道,負責體育室鑰匙的老師出去開會了,不能借到足球。本來我想推遲比賽,可是男生不願意,況且,球鞋都換好了,他們說:“萬事俱備,隻欠比賽。不玩太掃興了!”我便把這個難題拋給了學生:“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踢足球,你們不是讓我當裁判嗎?我很想好好地顯示一下當裁判的威風。可是,沒足球呀?唉!”男生頓時激動了起來,有的說:“唐老師,我們湊錢買一個不就行了嗎?”馬上有女生反對:“學校裏又不是沒有足球,今天隻不過是特殊情況,為了一次比賽,買一個足球,太浪費了吧?”男生頓時啞口無言,不停地唉聲歎氣。這時候,平時輪不上比賽,隻能在旁邊默默苦練技術的欣站了起來:“唐老師,我們能不能用紙做一個足球?”他的話一完,男生們頓時像炸了窩:“用紙怎麼做?再說,紙足球,一腳上去準變成紙片。”聽了這話,欣滿臉通紅,急忙為自己辯解:“不會的,不會的……”因為同學們講話聲音太高,他後麵幾句聽不太清楚。我剛想控製一下局麵,輝——我們班的足球隊長站了起來:“大家安靜一點,先等欣把話說完。”大家把目光一下投向了欣,欣更緊張了:“我是說,我們把廢紙收集起來,一層一層包緊,然後外麵用透明膠布貼好,我天天都在家裏踢這種紙球,非常牢的,真的非常牢!”這下可好了,一下課,教室裏、教室外,每一個同學都忙著做同一件事——撿廢紙做紙球。

紙足球做好了,足球比賽按期進行了。

現在,教室裏、教室外可一張廢紙也找不到了,據說連鄰班教室裏的廢紙都被掃蕩空了。這可都是紙足球的功效啊!

案例反思

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理論告訴我們“生活即教育”,如何發揮生活在教育中的作用呢?教育者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尊重和引導學生,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自然地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用常見的廢紙折紙青蛙,起到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的作用。用廢紙做紙足球,既解決了沒有足球踢的困難,又改掉了學生亂扔廢紙的壞習慣。這兩種方法都是在教育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教師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共同探究、共同體驗、共同解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師在生活中學會教育,在教育中學會指導生活,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豐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