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接受現實(1 / 2)

她慢慢的走到顧曼璐的衣櫃前,輕輕的打開櫃門,找到了民國時代的那種小盒子,拿著這盒子,又去書桌前,拿著自己的書包,雙手拿著東西,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床上。

唉,穿都穿了,拋開去追究這麼不可思議,不科學,不合邏輯的事情。好好的生活下去,才是重點。

認清了事實,顧曼璐不打算在這種對自己無謂的事情上糾纏太久。就直接把注意力轉移到現實中來,現在她唯一要麵對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學業。

中學是一定得念完,拿了這個畢業證總比沒有好些。還有就是在最後幾個月努力一把,考的好成績,選個好學校,到時如果真的不能念下去,就辦個休學,之後再找機會回到學校繼續學業,國民這樣亂,各種人有各種不幸的事情。她這種情況一定是最平常的事情,隻不過沒有錢繼續學業,休學去掙夠了錢,再繼續哦。

再不及,以後找工作也是一個大學輟學生,而不是中學善未畢業的中學生。

她想了想,抿著嘴笑了。

她知道那盒子裏有些錢,顧先生從小就疼愛她,總是在特別的時刻給她一些錢,作為獎勵;比如成績很優秀,生日之類的時候。

還有學校給的獎學金,在報紙上登的“豆腐幹”的報酬等。她打開那個盒仔細的數了幾次,有一百多塊。

這個錢別人應該不知道的。

因顧太太平常忙了家務事,又帶著幾個小的孩子,還得伺候顧老太太;也就不知道她有私房錢留著。

顧先生生病花完了家裏的所有積蓄,母親也沒有聲張,也許還沒有到借錢的時候吧,也許覺得家裏老的老,小的小,說了也沒有解決的辦法,也就沒有說的必要了。

不,不對,她想顧太太馬上要找她說了,小說上不是說了,是顧太太讓她退學去掙錢養家的嗎?她得想想,到時候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還好她在現代做過幾年的銷售,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神話”的功底。

她在書包裏掏出一個新的書封,把錢裝了進去,跟那些朋友們的來信放在一起。接著就認真的看起那個張豫瑾的來信,咽,還真不少呢,內容挺親近的,看樣子關係還是不錯的,這次回六安,他也沒有來,應該是他母親不讓來了,他母親倒是來幫忙了,態度也不怎麼親近,大概了解她顧家的近況,也怕讓她兒子負擔重吧。

張豫瑾好像是回六安的醫院,好像那些有打戰,他後來娶的老婆在那次戰爭中去世。原作中張豫瑾和顧曼璐退親之後,回到老家,因他隻有一個寡母,回家也是一種孝順行為。不過現在她成了顧曼璐,不管之後與張豫瑾的感情如何發展,是不能讓他回鄉了,讓他一個人在上海,又讓他母親一個人在老鄉,那也是不現實的事情,那就改天給他去封信,讓他勸他母親把老鄉的田地與房子處理掉,到上海來買個房,自己做一套,別的房間出租,這也是一種營業。叫包租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