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此話受到《大宋中華報》更加猛烈批評。
在靖康之難時,秦檜為金人完顏昌所用。
完顏昌何人也,乃是金國太祖完顏旻的堂兄弟。
要知道,此人不但帶兵攻打大宋,而且還是金國的都路統、元帥左監軍、魯國王。
大奸賊秦檜靖康之前一心抗金,但是在靖康之後突然變成另外一個人。
既然是大奸賊已經是金國的臣子,為何又要回到大宋?
大奸賊秦檜既然已經降金,為何又要回宋?
大奸賊秦檜究竟是貳臣還是叁臣?因此此奸賊先為大宋辦事,後降金,再回宋。
大奸賊秦檜看到嶽武穆打得金國落花流水,收回了中原,為何又要一心一意要用“莫須有”罪名殘害嶽武穆?
大奸賊秦檜不但殘害嶽武穆,而且還割地、稱臣,做下了喪權辱國的大事。
大奸賊秦檜竭力削弱大宋武力,在大宋占上風情況下,竟然向金國稱臣。
大奸賊秦檜究竟是為金國辦事,還是為大宋辦事,難道有什麼動機不成?
趙平在《大宋中華報》非常不客氣,並沒有如《大宋理報》稱呼秦檜為秦相,而是直接稱呼其為大漢奸秦檜。
《大宋理報》則反擊說秦相意識到金國確實強大,他轉為心意是為了避其鋒芒。
金國如國不強大,怎麼又會靖康之難。
金國與以前遼國一樣武力強大,最後還不是被大宋拖垮。
秦相這樣做是為了為大宋贏得和平,減少軍費開支。
總之,秦相所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宋著想。
趙平感到雙方膠著不下,《大宋中華報》就這樣與《大宋理報》隻是互相打嘴仗。
雖然由於《大宋中華報》雖然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但是由於缺乏證據,這個《大宋理報》猶如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總是找出理由給秦檜辯解。
趙平從秦檜靖康之難前後思想行為分析,覺得秦檜極有可能是金國派來的臥底。
雖然有這種推測,但是僅僅是推測而已,缺乏證據支撐。
正在此時,劉昂上門拜訪趙平。
劉昂這些日子也沒有幺什麼蛾子,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先是配合舅舅做事,舅舅升級之後,又是把金堂縣治理得妥妥當當。
其實,劉昂這個人能力倒是不錯,也許上升道路被堵塞,給了辛誌才的難堪,也給了趙平不少難題。
但是這些過去也許是大事情,現在反而是微不足道一件小事。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
沒有料到,此人不但適用於人身上,也適用於金堂縣身上。
聽說金堂縣突然由人間地獄變成了人間天堂,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西路各地官員馬不停蹄來參觀。
趙平與劉昂兩人不禁互相苦笑,這些人表麵過來參觀,其實是來騙吃騙喝,順便拿點趙家莊製作的土特產。
由於金堂縣離成都較遠,這些人並沒有去成都,而是直接來到金堂縣。
趙平無奈,這些來的不少與他平級,甚至還有一些是州府的知府、知州或判官。
他不知不覺親自充當導遊,親自給這些兄弟州府解說。
按照陪同對等的原則,趙平隻能陪同州府主簿人物。
但是那麼通判、知州、知府之類人物也來到金堂縣,秦玉龍、陽武偏偏公文繁忙,在成都又不可能專門為此事來金堂縣。
好在秦玉龍與陽武兩人比較開明,金堂縣不是還有一個趙平這個主簿嗎?
兩人就授權趙平代表他們,接待各州府的知府知州通判。
好在趙平不但是主簿,還是鹽司副使,加上又是聞名天下的小聖人,倒也勉強。
其實趙平其實一人兼著三職,特別是趙家莊的事情牽涉到太多精力,因此不太願意接待這些外地的知府知州通判。
但是中國一向有好客之道,趙平隻得打起精神來接待外地客人。
與趙平恰恰相反的是,劉昂則恰恰相反,風風光光接待外地的知縣,一邊說天說地,一邊聽著如潮水一樣的阿諛奉承之辭。
不但如此,一個偏僻的文州的叫康遠通判甚至對著劉昂開玩笑:“子揚(劉昂字),看到金堂縣這個人間天堂,在下都有些嫉妒子揚。不如這樣,子揚與在下互換,不知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