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部落後,陳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布一條“懸賞令”。
內容是:尋找金屬原材料!
凡是找到金屬原材料且總量可觀的人,都能得到一件優質的武器!
陳立不想再慢慢發展了,他想帶著文明——上!高!鐵!
今天一行,帶給他諸多打擊。
丟了兩筐皮皮蝦事小,主要被嚇了幾跳讓他很不開心!
金屬武器,必須安排!
族人們都不知道金屬原材料是什麼樣的東西,發出詢問。
陳立將自己所知道的幾種礦石性質向眾人說了一遍。
銅礦有黃土、黃石頭的類型,有黃銅和青銅兩種顏色。黃銅以黃、橙黃色為主,青銅是銅礦表麵鏽蝕氧化的色彩,很好分辨。
鐵礦是灰黑色,質地堅硬,帶有輕微的怪味,如果找到的話,也很容易分辨出來。
另外還有淺紅、淺綠的鋁土;白色的錫礦;亮灰色的銀礦;黃澄澄的金礦。
除了這些之外,其它的陳立就不了解了,無法告知眾人。
在這些金屬當中,鐵的熔點是最高的,最難冶煉,必須要有上好的熔爐才能熔化。
錫的熔點是最低的,隻要兩三百度,隨便燒團火都可以熔了它。
幾種金屬並不是都適合拿來製造武器,但既然要找,那就幹脆多找一找。
造不出武器的話,起碼也能搞點日常用的器具不是?
陳立的這條懸賞令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部落,204號人無論男女老少,都知道了他的需求。
盡管不是所有人都在乎“優質武器”的獎賞,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尋找一番。
另外。
除了懸賞令之外,陳立也清點了一群人手,總共12人,負責煤礦的開采。
他打算徹底放棄燃燒木材這樣的做法。
一來是為了保護森林資源,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提高生活效率。
拾柴火要時間,打燧石、鑽木取火,也要時間,這太麻煩了!
幹脆開始燒煤,把原煤混合黏土,做成“蜂窩煤”,然後打造幾個燒煤的爐灶。
就像以前鄉下用的煤爐一樣,把蜂窩煤填進去,一塊疊一塊,最上麵的是新煤,最下麵的是煤灰。
燒完了的從底下取出來丟掉,再放一塊新的在上麵。
火的溫度會自下而上蔓延,所以要不了兩分鍾,上麵的新煤也會跟著燒起來。
而在不需要用火的時候,還能拿個“煤爐蓋子”給它蓋上,隻留下一個小孔,減少氧氣的通過量,防止煤塊白白燒掉,浪費燃料。
而且大鐵鍋裏還能放點水,燒熱水喝,不用天天喝生水,搞得滿肚子寄生蟲。
當然,開采煤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用於冶煉金屬。
原煤提供的高溫,是熔煉金屬不可或缺的利器,早晚要開采的。
不過因為還沒找到金屬礦源,所以一次性搞得太多也不是很有必要,就先派12個人,6人一班,分上下午進行采集就行了。
這兩條命令下達之後,部落裏很快就有了新的動力,忙完了種植大豆事件的人們才歇了沒兩天,就又一次忙碌了起來。
眾人三五成群的外出找金屬礦源,想拿個“集體獎”,一起得到陳立所說的優質武器。
一些不想外出的,則和陳立一起搞起了新的爐灶。
燒煤的爐灶結構比較簡單,陳立兒時就經常使用煤爐,印象很深。
隻要隨便找點黏土,再搞點木頭當模具,花費一些時間就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