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造窯磚家(2 / 2)

但是這樣的爐灶有個很大的弊端——太脆弱了。

陳立做了一個,發現純黏土做的爐灶很容易垮掉,根本承受不住滿滿一鍋食物的重量。

所以他又想了另一個辦法——燒磚頭!

用磚頭來搭建爐灶,絕對穩穩當當!

磚灶,燒煤!

這可是十分超前的配置了!

要知道,即便是曆史上極為富裕的北宋時期,煤炭的主要用途也隻是燒製瓷器和冶鐵。

能夠在家裏燒煤的,基本上都是王公貴族和特別有錢的富豪。

老百姓燒煤……那可是明清時期的事情了。換算下來,已經是蒸汽時代,比鐵器時代還要高1個檔位!

燒磚和燒煤,在技術難度上都不高,隻要知道怎麼做,就可以很容易的模仿和複製。

剛好,陳立就懂這個。

燒磚需要黏土,部落附近的黏土儲量還是比較豐富的,再加上有淡水資源,剛好可以提供給他煉磚頭的環境。

製作磚頭的過程很簡單,隻要將黏土晾幹、碾碎,再混入一些貝殼研磨而成的石灰粉,然後加水,不停的搗鼓踐踏,“暴力揉麵”個幾次,就能煉成質地優越的上乘混合土。

接著用模具做成一塊一塊的,風幹一定的水份,放進窯裏用火燒製就行了。

整體流程是不複雜,不過倒是很費時間。

陳立親自帶頭,手把手的教族人們煉磚的方法。

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5天的時間,風幹黏土就占一半時間了……

5天之後,他得到了“造窯”的10點科技點獎勵,以及“燒磚”的100點科技獎勵。

前者相當於一個“建築”,由於太過簡單,所以被係統判定為“青銅文明”的級別,隻給了10點。

而後者可是實打實的“鐵器時代”文明技術,曆史上是秦朝時期開始有人製造磚頭的!

因此就算技術再簡單,係統也是老老實實給了他100點的大獎!

嗯……造窯和燒磚。

兩者合並,可以簡稱為——造窯磚家!

陳立做的磚窯不是很大,一次隻能燒製200多塊磚。

不過他也沒打算蓋磚瓦房,一次燒兩三爐,有幾百塊磚就夠用了。

畢竟搭建爐灶也耗費不了太多。

搭建爐灶的事情,也是陳立親手操作的。

他嫌棄原來的爐灶太low了,所以這次搞了個3合1的“連環灶”!

三個灶位連在一起,總長度3米左右,寬1米,高80厘米。

三口大鐵鍋緊挨著,頗有幾分“大食堂”的味道。

這個超時代的爐灶,耗費了他整整2天的時間才做好。

係統有點摳門,隻給了他10點科技點,判定這種爐灶結構屬於青銅文明時代的產物,達不到鐵器時代的高度。

不過……

在搭爐灶的時候,陳立又用到了“三合土”的技術。

黏土,石灰粉,沙子,三合一,又讓他賺了100個科技點(魏晉時期發明的,屬於鐵器時代技術)。

所以,7天時間下來,他光是埋頭玩泥巴,就賺了整整220點科技點!

再加上原有的傳播知識獎勵,以及零零星星的小發明,現在已經有整整485點了!

稍微努努力,就能兌換500科技點的超級大獎——熔爐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