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又是尋人?(1 / 2)

“砍人?砍誰?”範厘問道。

“算了,我自己去吧。”劉在見他那慫兮兮的樣子,頓時覺得還是不要帶上這個累贅的好。

“別啊!”範厘一聽就急了,忙道,“我去,我去。不過,您總得說一下要砍誰吧?那人修為多高?”

這小子,不愧是擁有四竅玲瓏心的主兒,心眼還真多。

劉在說道:“去砍個跟我境界差不多的對手,你說呢?”

範厘吐了吐舌頭,悻悻道:“那真是夠高了。”

劉在道:“你先回青雲村候著,回來後我自會找你。”

說完,便要動身飛走。

“別別別。”範厘兩眼一轉,急道,“我也沒說不去啊!打架什麼的不敢打包票能幫上忙,給您望風、接應還是能辦得到的。”

“你這家夥,倒是好算計。”劉在沒好氣道,“也罷。有個把風的也不錯,到時你就離得遠遠的,重點幫我關注北向是否有人來。”

“好嘞!”範厘見有戲,立即眉開眼笑,“現在前輩可以跟我說說,是要砍誰了吧?”

“到時你就知道了。”

劉在依舊沒有挑明,而是一把將範厘攝到禦空符上,徑往安化鎮飛去。

時值大隨曆三月十八,正是地皇後土娘娘的聖誕。踇隅觀正在舉辦一年一度的祈福法會,既為後土娘娘慶生,又為邊民祈福。

三月中旬,邊境地帶還是一片雪域高原的光景,但是對於邊境人來說,已經能感受到料峭寒風中的些許春意了。此時的安化鎮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窩了一個冬天,很多人都憋壞了。尤其是那踇隅觀前,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皆在耐心排隊,等待入觀燒香。

邊民習稱地皇後土為“地母”,因其掌陰陽、育萬物,又是不常見的女性神祇之故,故而又被民間奉為掌管生育的女神。

此前,勇毅公神階升格為正七品地祇,朝廷也將整個安化鎮納入其轄下。考慮到安化鎮已有踇隅觀,觀內主奉的是天皇玉帝,勇毅公不敢僭越,與那位主管天地三界的至高神爭搶香火信力,便決定不另立新廟,而是以從祀輔神的身份,入駐踇隅觀。

於是,踇隅觀的格局就成了:第一進主殿三清殿,供奉著三清天尊,左路偏殿即為勇毅公的福德殿,右路偏殿空置;第二進主殿玉皇殿,供奉天皇玉帝,左路偏殿為文昌殿,右路偏殿為財神殿;第三進主殿鬥姆殿,供奉鬥姆元君,左路偏殿為壽星殿,右路偏殿則為雷尊殿。

三進之中,以第二進的主殿玉皇殿為尊,因此位於整個踇隅觀的正中,昭示著本觀的主祀神即為“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

由於大隨道錄院係統中主流的黃冠道士,乃是道門的積善道派,該派是典型的人教一脈,積極入世,在全國廣為宣傳《三皇文》等經典,故而民間也多跟著尊奉“玉皇上帝”為“天皇”。

各殿都有了主祀神,唯有第一進的右路偏殿還未決定該供奉哪位神祇。為此,由聖山縣道會司的道會褚平牽頭,積極與勇毅公進行協商。

安化鎮目前一共有兩座道觀,分別是青雲村的青雲廟和安化鎮上的踇隅觀。

青雲廟隻是道會司為了方便管理青雲村而臨時搭建的,很小,主祀神即為地皇後土娘娘。而踇隅觀的主祀神,則為天皇玉帝。如此一來,“三皇”中就還差一位“人皇”居方氏。

於是,這一道士一地祇一起商議後,再上報給安西州道正司議決,統一了意見,將空缺的偏殿設為人皇殿。

其實,這樣的配置有明顯的錯位和不合理之處。比如,作為一鎮繁華所在的安化鎮中心主街,在這個“地母”的聖誕之日,反而沒有一尊地皇像可供祭祀,實在是有些讓人無語。

不過,考慮到整個安化鎮百廢待興,很多事情尚未理出頭緒,也就不難理解。這樣一來,神殿的優化配置也就隻能留待以後慢慢調整了。

而且,老百姓的一腔信仰熱情,也不會因為官府的辦事不牢而有所降低。正相反,這日一早,鎮子周邊的老百姓都紛紛上街,先是由道會司的受籙道士組成迎神方隊,將遠處青雲廟的地皇坐像請出,然後一路敲鑼打鼓,行數十裏山路,來到安化鎮上。

迎神隊伍在鎮子上遊行一圈,由著老百姓夾道歡迎,最後將地皇像請進了踇隅觀福德殿,以其作為臨時的供奉道場,由老百姓燒香祭拜。

於是乎,踇隅觀內便出現了這樣一個神奇的場景:雖然觀內供奉著眾多的高位神,然而除了主祀神天皇玉帝外,反而是小小的福德殿的香火最旺。

一方麵,主要是因為地皇神像的臨時入駐,極大地提升了福德殿的人氣和香火氣。另一方麵,則歸結為一句話:縣官不如現管。

別看像財神、壽星、雷神、文昌帝君等一眾神祇,在人間都是名頭響當當的大神,但由於他們在人間的祠廟眾多,並不缺香火,所以反而不可能在每一個廟觀都顯聖降福。像安化鎮這樣的教化不興之地,巫風還未肅靖,自然很難吸引到天界一眾高位神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