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吃憶苦思甜飯(1 / 1)

憶苦思甜的形式有三種:一是開會,有貧下中農代表回憶過去受地主的壓迫和剝削;二是座談,一般是家庭形式,若孩子們不聽話了,家長便召集他們圍在一起講過去受的苦,激勵孩子們聽黨的話,好好學習、做人;三是吃憶苦思甜飯。

當時這一切對提高人們的階級覺悟,熱愛新社會起著一定的作用。

憶苦思甜飯的地點就在村南紅薯母池裏,那是一片培育紅薯苗的溫床。

夏天的一天,康大功派人在紅薯母池裏搭好了兩個鍋台,架上兩口“將軍帽兒”鍋,添水,燒火。

凡上午去地幹活的人,回來都捎一把最新鮮的紅薯葉兒,數量是夠自己一家人吃,有專人洗一下,用手撕成恰到好處然後下到已經燒滾的鍋內,撒上把鹽,待煮熟,每人盛一碗放麵前,先有公社幹部講話;然後有康大功講話;接下來有貧下中農代表講話;緊接著就呼口號:“不忘昔日苦,牢記今日甜”之類;最後有薛老喜喊:“預備,喝”。

這時人們都饑的不得了了,都“呼嚕呼嚕”喝個淨光。那氣氛很嚴肅,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那天我和康素貞、蘇老二、二騾子在一起,把紅薯母池的隔牆作為桌子,把盛的滿滿的紅薯葉兒菜湯一人一碗放在低矮的土牆上,跪著、爬著、坐著守著自己那碗菜湯。

我們的次序是:我,蘇老二,二騾子,康素貞。

那天公社來的還是那個曹書記,他講話時二騾子一直抬頭看著他,聚精會神的樣子。

蘇老二象課堂上一樣聽不進去在做小動作,用指頭在那矮牆上摳來摳去,一會兒摳一個大土塊兒朝著我扔來,一會兒摳一個小土塊兒朝著康素貞扔去,他朝康素貞扔第二塊兒時因為用力不夠,那小土塊兒正好落在二騾子的碗裏,一點聲音都沒有就架在那一團紅薯葉兒的上麵。

奇跡出現了,我們這裏的土有一大部分是有紅色素的,尤其是那塊土坷垃,在那綠的可愛的紅薯葉子上被水一浸,那顏色紅的和煮熟的豬肉絲兒顏色沒有任何區別,再加上那土塊的紋理和肉絲一樣整齊,真是一碗上等的“綠葉煮豬肉”,那色、形是人工無法做成的。

好不容易等到薛老喜發話:“預備,喝”!

現場一片“呼嚕呼嚕”的喝菜湯聲,誰比誰喝的都歡勢。我看見二騾子看著自己的碗發愣,自問:“今兒這憶苦思甜飯還有肉”?

片刻,他大概堅定了那就是一塊兒肉了,他張開大嘴一口吞下,猛的使勁嚼起來。

“啊呸,啊呸……”,那土塊對口腔裏的牙齒和味蕾是有極大、極迅速地刺擊性的,他的聲音大的立刻把已經走遠的曹書記招了回來。

“咋了?你是嫌這飯賴?誰家這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的娃子?給我帶走”!曹書記對康大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