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眼鏡理論.(2 / 2)

蘇老二是這樣規定的,也是這樣做的,但很快他就聽到了許許多多的閑言碎語,更有一些流言是瞪著眼說瞎話的。有的人說,每次給職工辦的福利都是偽劣的產品;有的說蘇老二在辦福利的時候吃了多少多少的回扣;還有的說每年收每個教職工的工會費用是他自己裝到腰包裏了······。

開始蘇老二並不是很在意,每次聽到這樣的議論,他都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一次。再後來,他幹脆不管這些具體的事務了,他把給職工置辦福利的事情完全交代給了小組的成員們,自己隻是把握一下大原則,即是這樣,他還是不斷地聽到流言蜚語,很多時候他真的是哭笑不得。

漸漸的,蘇老二又從中發現了一些細節,首先他凡聽到這些閑話,第一時間內他都能意識到這是誰說的,並且一判斷一個準;進而他又發現這種閑話的產生好像與他的出身和生活環境有關,他一時說不出具體的是因為什麼,但他堅定自己的認為。再往後來,他又發現說這些話的人都是和自己的出身一樣,甚至比自己的出身還要卑微一個檔次。

蘇老二這個時候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要杜絕這種“閑話”,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除非自己立刻把這個工會主席的職位卸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老二又發現了一個細微的,伴隨著這些流言而來的,具有生機的事態。

縣上的那個工會主席是很認真很仔細的一個人,聽人們說他是一個副縣級的領導退下來以後又當上總工會主席的,他很睿智,很有能力,辦事情總不會著急。下屬各工會主席開會的時候,他都讓每個單位的工會主席彙報一些敏感的問題,最多的是為職工辦福利的事情,他就坐在前麵的主席台上聽著,時而興奮,時而不以為然,時而沉思,時而神情嚴肅。

幾次會議以後,蘇老二漸漸悟到,那個工會主席在聽著下屬的每一個工會主席彙報工作的時候,他便能從每一個回報人的表情語言中知道,下屬每一個單位的工作是怎樣做的?有多少是實的,有多少是虛的,心裏清楚的就像鏡子一個樣。

那一年的10月初,蘇老二突然接到一個縣上工會的通知,說是讓他在11月12號到縣裏參加第12次工會代表大會。

蘇老二按時在縣委的招待所裏報到,他沒有想到,當他領到開會的所有資料,打開那個手提包,發現“堰縣工會第12次代表大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名單”上赫然印著“蘇老二”名字。

因此,蘇老二不但又增加了自己幹好工會工作的自信心,他更從其中悟出了一個“眼鏡道理”。

世上的事物,包括人,有時是這樣的,有的時候隻有戴上近視眼鏡,才能看清楚其真實麵目的;有的時候是需要戴上老花鏡,才能看清楚其真實麵目。要看清楚一個事物或人的真實麵目,有的時候就要把它拉到自己的眼前;有的時候要看到一個事物或人的真實麵目,就要把它推到遠處才能看得清晰。尤其是認識一個人,有的人需要在細枝末節上去認識他,有的人則需要在波瀾壯闊的大環境下才能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