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算了一下,一套棉衣100塊,這13,000塊錢就可以滿族蘇家屯70個老人四年的冬季取暖避寒的問題。
但要讓薛三喜做到這一步,真正是天方夜譚,比登天還難!
每每到了春節,或者八月十五中國人傳統節日的時候,薛三喜還會把那幾個人叫到村委會,對他們幾個說:“傳統的節日又來了,中國人都講究感情,我算了一下咱村子裏總共在外麵工作的人員,他們在外麵也不容易,按照職位的大小,分三個等次,200元~500元~1000元,我要去慰問慰問他們,這些錢都需要在村裏的賬上報了,你們幾個都在這張條子上簽上名,做個證明”,薛三喜說著從他的抽屜裏拿出那一張他早已寫好的條子。
他的表親和他的本家那幾個人都很樂意地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後他仔細的看了一遍,又從抽屜裏取出另外兩張條子來,說:“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往縣上和鄉裏麵每一個咱們用的著的領導,我都要去‘金塑’他們,每個人從元~5000元不等,也都寫好了一張條子;另外,周邊地區的“紳士”和那些“惹不起”,也都按這個檔次去‘金塑’他們,這兩張條子你們也簽一下·····”,他的表親和他的本家那幾個人都知道這裏麵玩的是什麼“把把戲兒”,更知道這樣做對他們的整體利益是有益的·····。
就這樣,簽名字的人根本不管不問薛三喜是去過了誰家,或者是沒有去過誰家,那些錢送出去了多少?還有多少他自己留在了自己的家裏。
有一點倒是事實,每年蘇家屯春節期間舉行一個什麼小活動,就是放幾桶煙花,薛三喜都要買上幾千塊錢的名煙送到周邊地區的那些“紳士”和“惹不起”的家中,他怕那些人踢他的“場子”,越是這樣,那些人越是得寸進尺······。
按照合同,每一年小黃鄉政府都要從“長江鋁業公司蘇家屯礦”的所收利潤上撥給蘇家屯現金200餘萬元,這些錢往往還不夠薛三喜一人這樣消費。
後來,我因一件具體的事情接觸過小黃鄉政府核算中心的一個會計,他直言對我說:“你們村裏的兩委待你們這些在外工作的人員可真好,每年傳統的節日都給你們開著慰問金”。
我不解他這話的意思,就問:“啥慰問金”。
“我是例行檢查各村賬目的時候發現的,你們村的賬目上有很大一筆傳統節日慰問金,是慰問你們在外工作人員的,連中心小學的蘇校長都有,你難道會沒有?”
那會計說完,看見我吃驚的樣子,他沉思了好一會兒,自言自語地說:“像這種錢他也鬥”?
沒過幾天,我和蘇老二在一塊說起了這件事,蘇老二說:“要說慰問咱們在外人員的事,前任支部是給送過我過慰問品,牛奶什麼的,從沒有見過錢,自從他當上以後,我從來就沒有見過他的麵·····”。
我倆又商量,說要去先看看賬麵上麵給我倆了多少,然後再找薛三喜問問這件事。蘇老二不讓這樣做,他認為,賬是早已做好了的,根本從賬麵上看不到任何的破綻,要問那些簽名字證明這筆開支的當事人,他們起碼現在不會說出什麼底細來,既是說出來了,但真正搬到桌麵上說事的時候,便沒有一個人敢作證明的。這樣做,是一定會給有正義感的人添麻煩的,甚至還會有不測的事情發生。
這個世界上永遠存在著事物交換的現象,有些是善良行為的交換,有些則是邪惡行為的交換。善良行為的交換,必有餘慶;邪惡行為的交換,必有餘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