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最終的決定(1 / 2)

大明如今隻剩苟延殘喘。

不想出路,隻能坐等滅亡。

可真該將希望寄托在劉建身上嗎。

由京師一路南下的朱祁鎮,坐在自己的龍攆之中,心中沒有答案。

雖然張輔已經給朱祁鎮說明了未來的出路和謀劃。

可是朱祁鎮至今心裏也沒有底,該彙合大軍,禦駕親征,剿滅叛軍,最終與華漢國決戰,還是西行遷都西安,洛陽,又或者與華漢國和議,哪怕是和親均可。

當然也可以返回京師,死守到底。

這些朱祁鎮心中依然在想著。

可是朱祁鎮還是沒有做出最終的決斷,但目前似乎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所幸如今加上邊軍,京營和各勳貴親兵,家甲,朱祁鎮還有近二十萬精銳可用。

各地征繳叛軍的明軍加一起也有五六十萬人。

這還不算衛所兵。

隻是目前明軍還能有多少戰力,又有多少人願意為大明而戰。

沒有人知道。

哪朱祁鎮心中也沒有底。

不過如今無論是朱祁鎮也好,還是大明上下每一個人,都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了。

同樣的情況,劉建也是如此。

眾人一路討論,到最後劉建也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

這是劉建自下南洋之後,第一次如此猶豫不決,難以抉擇。

留下大明,雖然就如今正統觀念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可以將大明趕去西方,去征討那些西方蠻夷之國。

讓他們隻能無奈應對大明的攻勢,而沒法發展。

等華漢國在中原穩定後,再去跟隨大明的腳步西進。

讓江河所至,插便華夏旗幟。

如此劉建雖然需要耗費上億元,但是回報確更多。

要是不留大明,甚至滅亡大明,華漢國則十多年的時間內,都要建設,穩定中原內部。

而無暇顧及西方,河中等地。

雖然華漢國可以通過海路掌控各地,擴大影響。

但是內地區,對華漢國還是鞭長莫及。

等中原穩定,華漢國再組織人力,物力西進,除去時間消耗,財力消耗隻怕比大明西進更多。

而且華漢國以後治理,管理,掌控河中,河西,泰西等地,也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物力和人力。

投入太多,回報確不見得有多少,也不見得有多麼穩定。

萬一陷入,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而大明西行,很多問題就由大明來承擔,特別是地方管理,治理,發展,開荒等問題。

如此大明就類似於華漢國在西方的傀儡,藩屬。

替華漢國解決西方各種牛鬼蛇神,解決各種異民異族。

耗費雖然巨大,但也不是不能承受,而華漢國得到的回報也比自己占據西方獲得得更穩定。

商貿,貿易,鐵路,公路,開荒,築城,開礦,開發等等,華漢國都可以通過大明來入手,入局。

而且大明在西方頂著,也避免了華漢國來自西方的壓力。

有華漢國支持,加上未來鐵路修通,西方地區的漢化,推廣漢學,建立漢語學堂,也能更加便捷。

也避免了大明西行途中,西方化和天方化。

讓大明去打一個前站,劉建和華漢國在隨後跟進。

比直接有華漢國跟進,西進更好。

當然大明西征,剿滅那些蠻夷,蠻族,進行漢化,不可能一帆風順,這些蠻夷,蠻族肯定會奮起抵抗,抗爭。

雖然有華漢國支持,加上大明本身戰力強悍,對付蠻夷,蠻族毫無壓力。

但這畢竟拉了仇恨,這些蠻夷,蠻族隻會痛恨大明,讓自己失去了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