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保舉楊嗣昌(2 / 2)

站起來,捏著那枚銅板,背著手,在禦書房裏踱步,低著頭邊走邊:“這一次你從朝鮮借了百萬兩銀子的銅料,鑄造成錢幣,但也隻能緩解一時。那麼下次國庫缺錢的時候,總不能再去借吧。我們是朝上國,總不能沒了麵皮,讓屬國們看了笑話的。”

聽到這話,趙興總算是在心中悄悄的鬆了一口氣。崇禎為了自己的麵子,已經明確的表示,不再讓趙興從東江鎮鑄幣廠拿錢了。從此之後,東江鎮鑄幣廠,就是趙興自己的錢袋子了。

“李汝華已經上折子請求致仕,朕準備恩準他,頭的年紀也實在太大了,所以朕準備換一個年輕而能力卓著的幹員,來為國理財。”然後漫不經心的看了一眼趙興:“愛卿,你認為用誰好呢?”

其實正經的事情已經完了,崇禎不過是自己心裏為難,就是順口一問,但趙興就接口道:“臣,保舉楊嗣昌做戶部尚書。臣以為,楊大人正直壯年且有能力,可堪重任。”

楊嗣昌,字文弱,號字微,湖南武陵縣碴口坡人,典型的東林黨人,曾經當過戶部侍郎,著有理財專著《地官集》。現在是霸州道參政。

崇禎帝還未登基時,就看過楊嗣昌的《地官集》等書,讚歎楊嗣昌的才能。現在被趙興提及,當時站住腳步,思索了一陣之後,長長的噢了一聲,然後大有深意的看了眼趙興:“你在山西的時候,和楊嗣昌老爹楊鶴不和,為此,雙方互相上折子彈劾,不互相往死裏整,但也是水火不容。而你又深恨東林,卻又為何保舉東林之一的楊嗣昌?”

趙興直接坦言:“我和楊鶴不和,是因為我們政見不和,爭論的也是治政方法,而非個人恩怨。“

崇禎不置可否,隻是輕笑一聲。

“我深恨東林黨的是他們的貪婪假清高的誤國,但並不是深恨所有的東林人士。臣保舉的洪承疇和孫傳庭,乃至其他幾位官員,都是出身東林,但現在看來,臣保舉的是對的。臣保舉官員,是隻見其才而不見其黨。而東林保舉官員,是隻見其黨,不見其才,這一點是本質上的不同,還請皇上明鑒。”

聽這一番侃侃而談,崇禎不得不對趙興另眼相看,最終感歎一聲:“趙愛卿,真為國忠臣也,朕明白了你的本心初衷了。”

然後繼續踱步,想了一陣之後,對趙興道:“楊嗣昌正在京師,想用其官換他父親楊鶴不死。朕雖然深愛其才,卻不能對他爹文過飾非,所以一直未允。你去他的宅子看看,和他談談,如果做好戶部尚書事,朕允他所請,全了他孝心,隻將他父貶為庶民,去吧。”

趙興對這樣的安排,難得的感動了一把。這是崇禎惜才,為他自己找個台階。但何嚐不是給自己一個大的人情,讓自己緩和和楊嗣昌的關係?這和自己總給他弄錢有關啊。

刻薄寡恩,現在似乎放在崇禎身上不大正確,看來,清朝編寫的《明史》還是有出入的啊。《明史》還張獻忠在四川殺了六億人呢,看來是真不大靠譜啊。自己需要好好的體會一下,做個曆史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