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時,這個政策的施行,緩解了百姓的壓力,讓百姓重新得到了溫飽,原本火山一樣憤怒的民意,轉而變成了對皇上的歌功頌德。
地方截留最大的一塊,就是基礎建設。
多年失修的水利工程,再次動工,已經殘破的道理,也開始整修。一時間,整個雲南成了一個大工地。
但這種大麵積修繕基礎設施,卻沒有出現以往那樣民怨沸騰。
因為這次,是雇傭製度,而不再是免費的徭役。
趙興說的好,既然每畝土地裏,收取了一錢銀子的代役錢,就應該把這筆錢,再花到應該有的徭役上去,而不應該被國家挪作他用。那不和規矩,也失去了代役錢的本質。
水利興修了,來年的豐收就有了保障;道路修繕了,商業就繁榮了。商業的繁榮帶來了物品的流通。而百姓獲得了工錢,有可以進行買賣,這樣,錦衣衛的愛國捐收取的也就多了。整個社會開始良性的循環發展了起來。
一批批的銀子,向內帑和錦衣衛的庫房流入。
這樣的狀況,讓崇禎感覺到無比的興奮,新政終於出成效了,自己終於不再為財政發愁了,該幹的,也敢幹了。
這是趙興的功勞,這一點一定不要抹滅。褒獎,一定要大大的褒獎。
於是,下旨,全天下表揚趙興,賞賜——賞賜牌匾一塊,升官,看看一品裏還有什麼有職無權的,封。
但最終看看,什麼太子太保,三師什麼的,加,可勁的加。但最終還是給了趙興實際的,封趙興為侯爵,叫興候。
這個爵位很恰當,候的意思,就是為天子征伐天下的嗎,將來他老了,封個公爵。
公的意思是為天子近臣,協助天子管理天下的,是享福的爵位。
封賞有功之臣。
李日宣死了,趙興推薦年富力強的李守一,做了雲南布政使,他成為趙興手下的第1個高位者,在南方站住腳跟之後,直接呼應朝廷中的趙興,成為趙興集團最有力的擁護者。
楚雄升級為州,丁廣新升任楚雄知府。郭生田為楚雄同知。
相應的人員,隻要趙興敢報,崇禎就敢給,那真是言聽計從,絕不反駁。
這樣的結局就是,趙興的聲望日隆,罵聲更響。
保皇黨更加團結,整日裏沒事找事的苦幹拚命幹。這讓大明官場突然間風氣一遍,就連東林君子一項倡導無為而治的家夥們,也不得不跟著幹點事了。
麵對越來越好的局麵,崇禎現在不在是整日愁眉苦臉了,現在整日喜笑顏開,走路都帶了風。
而他的好心情直接影響了官員,現在,已經很少看誰誰不順眼了,打板子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
大明,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了。chaptererror();